第213章皇城惊变认亲难
金国皇都的城墙比金城厚实三倍,青灰色的城砖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墙根处滋生的青苔在暮色里泛着幽光。
银七和左九叶混在进城的人流中,前者佝偻着背,玄铁拐杖被粗布裹着,活像个进城求医的乡下老汉。
左九叶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俨然一副孝顺侄儿的模样。
"七叔公,您这拐杖裹得也太严实了。"左九叶用手肘碰了碰银七,"守城的兵丁要是盘问起来,反倒惹嫌疑。"
银七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懂什么?这拐杖上的苍龙纹要是露出来,能把这些小兔崽子吓尿。"
他说着往城门口瞥了一眼,那里的守卫果然盘查得极严,每个进城的人都要解下行李,连孩童的襁褓都要翻开看看。
轮到他们时,一个络腮胡兵丁拦住了银七:"老人家,您这裹的什么?解开看看。"
银七刚要瞪眼,左九叶赶紧上前一步,陪着笑脸递上几枚铜钱:“官爷通融下,我叔公这腿是老寒腿,全靠这拐杖撑着,怕沾了寒气才裹上的。我们是来给李大人送药的,耽误了时辰可担待不起。"
络腮胡兵丁掂了掂铜钱,又看了看银七那条明显短了一截的腿,不耐烦地挥挥手:”进去吧进去吧,别在这儿挡道。"
两人刚走进城门,左九叶就忍不住笑了:"七叔公,您这开国皇帝,居然还要靠行贿进城。"
"少废话。"银七挺直腰板,粗布下的玄铁拐杖发出轻微的嗡鸣,"当年我定的规矩,皇城守卫必须严查,没想到真能用到我自己身上。"
皇都的街道比金城宽整得多,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磨得光滑,两旁的店铺挂着红灯笼,绸缎庄、茶叶铺、酒楼茶馆一应俱全,往来的百姓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丝毫看不出边境正经历战火。
几个孩童举着糖人在街上追逐,货郎的铃铛声从巷子里传来,"叮铃铃"的响声里,竟有种让人安心的烟火气。
"倒是把我的规矩学了个十足。“银七看着这景象,络腮胡下的嘴角微微上扬,”守得住城,更要守得住日子,这才是金国的根本。"
左九叶想起金城的惨状,又看了看眼前的祥和,心里突然有些不是滋味:"可他们不知道,城外的世界已经变成什么样了。"
"知道了又能怎样?"银七拄着拐杖往前走,"凡境的百姓,能安安稳稳过一天,就是一天的福气。我们这些修仙地,不就是为了护着这点福气吗?"
两人顺着中央大街往前走,越靠近皇宫,街道两旁的守卫就越密集。
这些侍卫穿着金色的铠甲,腰佩长刀,站姿挺拔如松,看向路人的眼神带着警惕,却并不蛮横,显然是训练有素的禁军。
皇宫的正门紧闭着,朱红色的门板上钉着铜制的兽首,门楣上悬挂着"大金皇宫"的匾额,笔法浑厚有力,那是银七的笔迹。
"站住!"两个侍卫拦住了他们,手按在刀柄上,"皇宫禁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银七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摸出块巴掌大的金牌,牌面雕刻着一条盘旋的苍龙,龙眼处镶嵌着两颗鸽血红宝石,在暮色里闪着微光。
两个侍卫的脸色瞬间变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音都在发颤:"参见......参见持牌大人!"
银七收起金牌,淡淡道:"我要见小皇帝。"
"这......"侍卫面露难色,"陛下正在太和殿议事,有令不许任何人打扰......"
"让开。“银七的声音沉了沉,侍卫们不敢再阻拦,连滚带爬地打开了宫门。
刚走进宫门,一个穿着青色宫服的小太监就跑了过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两位大人里面请,陛下让小的来引路......"
"不必了。"银七挥挥手,周身突然泛起层淡淡的光晕,小太监只觉得眼前一花,再定睛时,哪还有两人的身影?
左九叶被银七拎着衣领,在宫殿的飞檐间穿梭,晚风带着宫墙内的桂花香扑面而来。
他低头望去,只见皇宫的庭院里空无一人,连巡逻的禁军都看不到,只有几盏宫灯在风里摇晃,显得格外冷清。
"不对劲。"左九叶低声道,”既然是皇宫,咋个连巡逻的兵甲都没得,禁军都去哪了?"
银七没说话,只是加快了速度,几个起落就到了太和殿。
殿内。
太和殿的金砖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百余具禁军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地面,甚至溅到了梁柱上。
幸存的禁军举着长矛,围成一个圆圈,警惕地盯着圈中央的男人。
那男人穿着银色的铠甲,手里握着杆长枪,枪尖还在滴着血,脸上带着倨傲的笑,正是春山天机宫的二弟子,常胜。
在禁军围成的圆圈里,一个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孩童缩在龙椅旁,小脸煞白,却紧紧攥着拳头,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倔强。
正是年仅八岁的金国小皇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