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你们几个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那时候我们要去的地方就不是国内了,我们要出国去。”
“出国去?”
“嗯,到国外去挣外国人的钱。”
“小鹏,我们不懂外国话怎么办?”
“到了初中,你们就会开始学英语的,因此,你要努力啊。还有一个就是,放寒假后,你组织咱们的人将后山能够平整的地方都给平整了,我们要种花椒树和酸枣树。”
“种酸枣树干啥?山里到处都是。”
“我想承包咱们村的西山,然后用酸枣树和花椒树进行封山。”
“封山,你封得住?”
“封得住也要封,封不住还要封,你们先做好准备就行了,不过不用跟大家说那么多。”
“我知道的。”
“小鹏,我想卖完鸡后,给大家再买套厚实的衣服?”
“这个你说了算,把大伙儿拢在一起就行。”
“那我就自作主张了?”
“小龙,你说甚哩。
记住你我不分彼此,时刻要学会互补。”
“我记着呢。”
这天上午,王鹏在山上盘桓了一上午,吃过午饭后才下山来。
在王鹏的眼里,小龙带领的这帮人就是他的基本盘,构成他将来商业帝国的基础,只要能将大家成功地拢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挣不挣钱那根本不必要考虑。
之所以开展养殖、开荒、练拳、学习文化课都是锻炼培养这些人的手段。
培养他们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后面有太多的东西支撑着他们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下午,他从家里拿了一条从广州带回来的外烟良友,到了老蒯叔家。
“叔,最近忙不忙?”
“小鹏,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出去了?”
“嗯,我到广州去了一趟,给你带了条烟回来。”王鹏说着将自己带的烟放到了老蒯叔家桌子上。
“你看你,怎么又拿东西了?”
“外国烟,比较稀罕,叔你尝尝。”
“叔是跟着你见世面了,现在都可以抽上外国烟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叔你就准备好享受吧。”
“那是那是。”
两人扯了一会儿闲篇,王鹏终于说到了正题。
“叔,去年咱们的元宵卖得不错,我想今年咱们一过冬就将这件事情给舞弄起来,你看怎么样?”
“可以呀,当然可以。”
“但是,这个销售问题?”
“和去年一样,还是我负责销售,你来给咱组织生产。”
“那你需要多少?”
“我想起码得准备万把斤吧。”
“万把斤?”
“我说的还是少的呢,省城那么大,万把斤元宵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你如果这样说,那倒也是。”
“不过,咱们村今年也就万把斤的存粮,也不知道够不够?”
王鹏想了想,万把斤糯稻还真不多,也就两万斤元宵的样子。
“不行,我们从其它村里再调剂一些。”
“行,这两天我出去走走。”
“还有,叔装元宵用的柳筐,还有其它的一应家伙什,也都让人准备起来吧。”
"这个没有问题,我让他们准备。”
“叔,我还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
“我想把怎么村里的西山给承包了。”
“什么,你要承包西山?”
“嗯,反正那些山地对村里的帮助也不大,交给我承包还能见点儿收益。”
“你准备怎么承包?”
“承包三十年,每年给村里支付一万块。”
“你准备干啥?”
“种树、养鸡、养羊和养猪。”
“哪能挣钱吗?”
“不一定,但是我想试试。”
“假如你赔钱了呢?”
“你别管我赔不赔钱,每年的一万块钱照付,不行村里将地收回去就行了。”
“行吧,这个事我不敢做主,让我到公社问问再说。”
“行,有信息了,你通知我。”
“肯定的。”
王鹏从老蒯叔家出来,到了村北的学校工地,此时,学校的门窗已经完工了,油工正在粉刷。
“有贵叔,辛苦你了。”
“说啥呢,小鹏给你干好活儿是我的工作职责,况且这还是村里娃的事情,我们必须保证质量。”
“叔,学校的桌椅板凳,老师的办公桌都准备好了没有?”
“我都和老蒯商量过了,能用的尽量用,能节省就节省。”
“叔,没有必要,几千块钱的事情,尽量统一吧,不要让孩子和老师们将来闹意见。”
“好的,我知道了。”
“图书馆的书架,你们准备买还是自己做,还有阅览室的桌椅。”
“这个,我们准备自己做,木头已经准备好了。”
“好,那就按你说的来。”
“寒假能不能收拾好?”
“没问题的。”
“那我们寒假就搬家,你早早和老蒯叔商量一下,定个日子。”
“我知道,搬完后就开始拆学校,准备开春以后就给你将房子盖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