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畜牧业也较为发达,饲养的家畜有猪、牛、羊、马、狗等。这些家畜不仅用于食用、祭祀,还在交通运输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朝的畜牧业规模较大,有专门的牧场和养殖人员。
手工业
手工业是商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青铜铸造业最为突出。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能够制造出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如鼎、尊、爵等。这些青铜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此外,商朝的陶瓷业、纺织业、玉器制造业等也有一定的发展。
商业和贸易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朝的商业和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商朝人已经开始使用货币,主要是海贝。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中,有专门的市场和商人。商朝的贸易范围也比较广泛,与周边的方国和部落进行着商品交换。
总体而言,商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等,这些因素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武乙的生平经历
1.继位背景与早期统治
公元前1147年,商王庚丁去世,其子武乙登上了商朝君主的宝座,成为商朝的第二十九任君主。此时的商朝,已步入后期,国势逐渐衰落,犹如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飘摇的巨轮,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从外部来看,周边方国势力日益强大,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东方的东夷部族不断扩张,势力延伸至淮河、泰山一带,甚至逼近商朝统治的核心区域;西部的旨方等方国也实力不容小觑,成为商朝在西部地区的心腹之患。这些方国的崛起,使得商朝的边境时常受到侵扰,国家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内部,商朝的政治观念和礼制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天神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神权政治逐渐走向衰落,而王权政治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引发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贵族阶层的腐败和对百姓的剥削,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对统治阶层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
武乙继位后,面临着如此复杂的局势,他试图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挽救商朝的颓势。在政治方面,他大力推行新的政治理念,挑战传统的天神观念,试图加强王权统治。他深知神权在商朝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因此通过一些大胆的举动来削弱神权的地位。例如,他制作人偶并称之为天神,与“天神”进行赌博,还对其进行侮辱,以此来表达对传统天神观念的蔑视。这种行为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神权政治的根基。
在军事方面,武乙积极开展征伐活动,试图通过武力来维护商朝的统治。他先后对旨方、归国等方国进行征伐,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征伐旨方的过程中,他多次调动重兵,参战军队常常在几千人以上,最终征服了旨方,俘虏了二千余人,并将多数人作为奴隶。这些军事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商朝的军事实力,但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武乙早期的统治目标明确,即通过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重振商朝的国势,恢复商朝在周边方国中的威望。然而,他的性格缺陷和一些过激的行为,使得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他生性残暴,贪图享乐,在统治过程中对百姓的疾苦缺乏关注,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尽管如此,武乙在商朝历史上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君主,他的统治举措和行为对商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都城迁移与外交举措
武乙在位期间,曾进行过三次都城迁移,每次迁移都有着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武乙继位的第三年,将都城迁移到黄河以北。当时商朝面临着复杂的局势,外部周边方国势力不断壮大,对都城所在区域形成了一定的军事压力。黄河以北地区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战略优势,地势相对险要,有利于加强都城的防御能力,抵御外部势力的侵扰。同时,该地区可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为商朝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满足都城人口的生活需求。
到了武乙在位的第十五年,他又将都城迁移到朝歌地区。朝歌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管理。随着商朝政治、经济的发展,原有的都城在地理位置上可能逐渐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朝歌地区商业繁荣,人口密集,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而且,迁移到朝歌也可能是武乙为了摆脱旧都一些保守势力的束缚,以便更好地推行自己的政治改革和新的统治理念。
在外交方面,武乙对周部落采取了赐地等外交行为。他将岐邑之地赐给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这一举措对商周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赐地行为加强了商朝与周部落之间的联系,使得周部落对商朝产生了一定的感激和依赖之情。周部落得到岐邑之地后,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商朝的西部边境,减少了来自周部落的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