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决定利用百姓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对扶苏、项燕的怀念来发动起义。他们先是在鱼肚子里塞进写有“陈胜王”的布条,让士兵们发现,制造舆论。接着,吴广又在半夜学狐狸叫,喊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引起士兵们的恐慌和好奇。然后,他们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起来反抗秦朝的统治。陈胜慷慨激昂地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点燃了士兵们心中的怒火,大家纷纷响应,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陈胜吴广起义对秦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攻占了大泽乡,接着又攻下了蕲县等地。随着起义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起义军的队伍中来,起义的烽火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的百姓纷纷杀死当地的官吏,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地方政权在起义军的打击下纷纷瓦解,统治秩序陷入了混乱。
陈胜吴广起义也让秦朝统治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胡亥急忙调集军队进行镇压,但由于起义军声势浩大,秦朝的军队在初期节节败退。虽然最终陈胜吴广起义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和秦朝军队的疯狂反扑而失败,但它却为后来的反秦斗争奠定了基础,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
3.经济的衰败
胡亥统治时期,秦朝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农业和商业等领域均陷入严重的衰败境地。
农业作为古代社会的根基,在胡亥的统治下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满足大规模工程建设和军事行动的需求,胡亥不断征发大量的劳动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工程,使得无数青壮年男子被征去服徭役,导致农田大量荒芜。原本精耕细作的农田,因为缺乏足够的人力耕种,杂草丛生,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而且,繁重的赋税也让农民不堪重负。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大部分粮食都被官府以各种名义征收,所剩无几,根本无法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许多农民为了逃避赋税和徭役,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流民。这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的萎缩,形成了恶性循环。
商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胡亥的苛政下,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百姓生活困苦,购买力大幅下降。市场上的商品需求急剧减少,许多商人的生意难以为继。同时,频繁的战争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使得交通道路遭到破坏,物资运输困难。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商人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损失。此外,秦朝的法律在胡亥时期变得更加严苛,对商业活动的监管也更加严格。商人不仅要承担高额的赋税,还要面临各种繁琐的手续和限制,这使得许多商人纷纷放弃了商业经营,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或者干脆逃离秦朝统治区域。
胡亥统治下的财政状况也陷入了困境。为了维持庞大的宫廷开支和军事行动,官府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但由于经济的衰败,税源逐渐枯竭,财政收入反而减少。同时,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使得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的严重失衡,导致秦朝的财政陷入了危机。为了弥补财政缺口,官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如铸造劣质货币等,这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胡亥统治时期的种种举措,使得秦朝经济全面衰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商业活动萎靡不振,财政状况岌岌可危。这种经济上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五、军事局势的演变
1.章邯的崛起与困境
在秦朝末年风云变幻的军事局势中,章邯犹如一颗短暂升起的将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一路势如破竹,很快逼近了秦朝的都城咸阳。此时的秦朝,由于此前胡亥的一系列暴政,军事力量分散且混乱,面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朝廷上下一片恐慌。在这危急时刻,章邯挺身而出。他建议胡亥赦免在骊山修陵的几十万刑徒,将他们临时组编成军队,以对抗起义军。胡亥采纳了他的建议,章邯便率领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踏上了平叛之路。
章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带领军队迅速出击,对起义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在与陈胜吴广起义军的战斗中,章邯指挥若定,多次取得胜利。他先是击败了周文率领的起义军,迫使周文自杀。接着,又在荥阳击败了吴广的军队,随后又攻破了陈胜的根据地陈县,陈胜最终也被部下所杀。章邯的一系列军事胜利,暂时稳住了秦朝摇摇欲坠的局势,使得秦朝在起义军的冲击下得以苟延残喘。
然而,章邯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一方面,赵高在朝廷中专权跋扈,对章邯等将领充满猜忌和不信任。章邯在前线浴血奋战,却得不到朝廷的有力支持,反而还要时刻担心赵高在背后的算计。赵高为了独揽大权,对章邯的军事行动横加干涉,使得章邯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