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对吕不韦的处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秦国的政治格局来看,这一举措使得嬴政成功地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为他统一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吕不韦的倒台也标志着秦国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秦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七、吕不韦的晚年与结局
1.嫪毐之乱的牵连
嫪毐之乱是秦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吕不韦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牵连。
嫪毐之乱的起因与吕不韦和太后赵姬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嬴政年幼即位后,太后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此事被嬴政发觉,为了摆脱太后赵姬的纠缠,他便将嫪毐假施腐刑,使其以宦官身份入宫侍奉太后。嫪毐凭借自身的手段得到了太后的宠爱,太后对他言听计从。此后,嫪毐的势力迅速膨胀,不仅被封为长信侯,还拥有了自己的封地,家中僮仆数千人,门客也有千余人。
嫪毐在权势的诱惑下,野心逐渐膨胀。公元前238年,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冠礼,准备亲政。嫪毐趁机盗用秦王御玺和太后玺,调动县卒、官卫士卒、舍人等,企图攻打蕲年宫,发动叛乱,杀死嬴政,进而夺取王位。
然而,嬴政早有防备。他得知嫪毐叛乱的消息后,果断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平叛。双方在咸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嫪毐的叛军被击败,嫪毐本人也被生擒。嬴政对嫪毐及其党羽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嫪毐被车裂而死,其三族被诛灭,他的门客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吕不韦与嫪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吕不韦将嫪毐引荐给太后赵姬,才导致了嫪毐势力的崛起。虽然吕不韦可能并未预料到嫪毐会发动叛乱,但他对嫪毐的放纵和支持,使得嫪毐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因此,在嫪毐之乱平定后,吕不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
这一事件对秦国朝廷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嫪毐作为太后的宠臣,势力如此庞大且敢于发动叛乱,这让秦国朝廷上下深感震惊。它暴露了秦国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隐患,也让嬴政意识到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清除异己势力。同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丞相,与嫪毐之乱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引发了朝廷内部对吕不韦的质疑和不满。嬴政对吕不韦的信任也因此大打折扣,为他后来对吕不韦的处置埋下了伏笔。嫪毐之乱成为了秦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转折点。
2.罢相与流放
嫪毐之乱平定后,吕不韦因与嫪毐的关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嬴政的严厉审视。公元前237年,嬴政以吕不韦与嫪毐之乱有牵连为由,果断免去了他的相邦职务。这一决定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吕不韦的头上。曾经权倾朝野的他,瞬间从权力的巅峰跌落。吕不韦心中充满了苦涩与无奈,他深知自己多年来在秦国积累的势力,已经引起了嬴政的猜忌和不满。但他未曾料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决绝。
被罢相后,吕不韦不得不离开咸阳,前往河南洛阳的封地。初到封地时,吕不韦心中或许还存有一丝侥幸。他认为自己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嬴政或许只是一时愤怒,日后还有可能重新启用他。于是,他试图在封地继续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他凭借多年积累的威望和人脉,与各国诸侯和秦国旧臣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国诸侯也纷纷派遣使者前往洛阳拜访吕不韦,这使得吕不韦在当地的声势依然浩大。
然而,吕不韦的这些举动却引起了嬴政的极大警觉。嬴政担心吕不韦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各方势力,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公元前235年,嬴政下达了一道更为严厉的命令——命吕不韦全家迁往蜀郡。蜀郡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这意味着吕不韦将被彻底流放到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他的政治生命也将彻底终结。
接到迁往蜀郡的命令时,吕不韦彻底绝望了。他意识到,嬴政已经对他失去了最后一丝信任,自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悔恨和痛苦。悔恨自己当初不该引荐嫪毐,导致如今的局面;痛苦自己多年来为秦国呕心沥血,却落得如此下场。
在前往蜀郡的途中,吕不韦面临着诸多困境。他不仅要忍受旅途的艰辛和疲惫,还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歧视。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他只是一个被流放的罪人。他的家人和门客也都受到了牵连,生活陷入了困境。
吕不韦在罢相和流放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权力巅峰到落魄流亡的巨大落差。他的心理从最初的侥幸到后来的绝望,充满了痛苦和挣扎。而他所面临的困境,也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最终,这些痛苦和困境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他做出了那个令人唏嘘的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