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尽管天竺军官在声嘶力竭命令整队冲锋,可面对排成锋利箭头的锋矢骑阵汹涌而至,看着那尖锐锋矢黑压压的全甲骑兵越跑越快,看着锋矢外围平举的阴森长枪林。
天竺人止不住的慌乱起来,特别是面对锋矢的中间区域不由得往两边闪避。
两三里距离,这些来自东方的秦人开始是走马慢跑,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在一里开外,锋矢陡然加速万马奔腾如闸口泄洪,但令人恐惧的是,如此高速冲杀,这锋矢竟然还保持锋利形状。
天竺部分骑兵终于等不及整队开始反向冲杀,如此庞大方阵本来很难平移冲锋,再加上有些人畏惧不前,所以天竺军官再如何训斥命令都无济于事,反而是越来越乱。
部分有良知有血性的天竺骑兵反向冲锋的壮举固然令人敬仰,可这也无形中让骑阵更加混乱起来。
于是,一大半还在原地打转甚至于恐惧后退,一小半一咬牙干脆跟随队伍前冲。
从华氏城头俯瞰,年老的阿育王怒火中烧,他用拳头击打着城砖怒吼:“这些该死的地方军,真不应该把他们和帝国精锐放在一起。”
他的王孙达沙拉沙更是紧张到怒骂:“这些胆小鬼,快点冲杀啊,该死的,战后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近了,近了,地面在有节奏的振动,眼前是面目狰狞的铁闷罐,铁罐手中是平举的长木枪。
但天竺人最先面对的却是天空为之一黑的弓箭,是的,这些该死的秦人竟然能在马上开弓射箭,而且射速快得没有间隙。
是的,锋矢骑阵真正的冲杀全靠八百重骑和外围骑枪,排在中间的轻骑以及步卒战车此时的主要作用是往前方攻击区域射箭射弩。
黑压压的箭雨随着冲锋前进不间断的往前延伸,锋矢正前方反冲锋而至的天竺凌乱骑兵第一轮遭到打击。
这些天竺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来自东方的秦人最犀利的就是箭和弩,特别是步兵弩,他的射程达到三百米,那些被蒸汽机动力开锋过的箭头可瞬间穿破皮甲和身体,而且秦人能做到标准化,即从箭杆到箭矢,箭羽,以及钢铁反曲弓身可以做到大小重量形状乃至于弹力一模一样。
标准化意味着流水化,流水化意味着箭羽管饱,加上有了马镫着力点,所以夹在锋矢中间部位的轻骑和战车对着正前方一轮又一轮的射箭,不管不顾的射箭,哪怕箭雨落在锋矢前方的重骑兵身上也无所谓。
如此密集的箭雨开道,让原本恐惧秦重骑气势的天竺骑兵未接战便死伤惨重。
箭雨破开缝隙,前方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一敌骑被骑枪撞飞出去。
处于锋矢背旗铁塔大汉叫吕显,他其实不姓吕,而是改姓吕(军中改姓吕者众),吕显乃赵人逃兵,以前一直在赵人骑兵中服役。
他身高足足上了两米,体重在几吨饱食后飙升至两百斤,他虽然骑射娴熟杀敌无数,但在论资排辈的赵军中只是个吃不饱饭的普通骑卒。
饿得实在受不了的吕显便当了逃兵,当然,与他一起南逃的还有他的数十战友和乡邻。
历经千辛万苦南逃至别山,刚至云城边境,身材高大的吕显便被将军吕昆看见。
都说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吕显在赵国没发光到了别山封国边界就被吕将军特招入伍,而且一进来便是骑兵副连长。
被征调海外后,吕显又被升至将军亲卫团骑兵营长,兼任旗手。
所谓骑兵旗手,可不是荧屏影视剧内战场之上到处是五颜六色杂乱无章旗子,真正的战场,谁敢乱竖旗是会被军法斩首的,特别是骑兵。
骑兵旗手通常是最精锐强壮之士,一般旗尖有矛,但亲卫重骑冲锋不可能扛把华而不实的旗子冲锋陷阵,而是把旗子绑缚于三五锋锐之背,锋锐之士手拿骑枪还需要负责破阵冲杀。
吕显身高体壮骑术精湛,他把丈八骑枪夹于腋下用以减轻反弹之力,而且骑枪说是枪,其实通常破阵之骑枪是不安装利刃的,因为破阵需要的是撞击而不是击杀。
只要把敌骑撞落马下,任他武艺再高也会被千军万马踏成肉泥。
吕显首当其冲撞飞一骑,一击得手后他把木枪往前再递送,而后借助马速再次撞击前方之敌,如此反复撞击,直到骑枪断裂成两截。
骑枪断裂,跟随在他之后的副手立马把骑枪递给他,副手抽出马刀。
冲阵同时,无数的刀剑砍伐在他盔甲上冒出火星,无数的长枪试图把他刺落马下。
这便是一个旗手的关键,他不但须有强健的体魄,还得有敏捷的身手,更须有冷静的头脑。
虽然说锋矢位置即使落马也有副手补位,但箭矢阵所有人都看着排头旗,都跟随剑锋冲锋,丝毫变故都可能影响是你凿穿敌阵,还是被围堵到失去冲势被人围杀。
吕显不辜负吕昆将军的期望,他一次次被人击中却一次次傲然屹立,而且迅速冲开一条血路。
箭矢阵的恐怖威力在于,只要被他破开一条缝隙,这条缝隙会越来越大,就如蚁穴溃堤一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