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统一了思想,做好了规划,黄文金从湖州撤退就较历史上来得从容,虽然依旧是在被左宗棠围攻,仍然有将领背叛,但带来的损失与伤害也比历史上来得小。因此,撤出湖州时,太平军还有十万人的兵力规模。
黄文金和杨辅清带着从湖州城撤出的这10万太平军,马不停蹄的就奔广德而去,这也是计划好的,不过长兴县城依旧如同历史上一样被清军攻陷,刘官芳还是如历史上一样战死,是在萧有和的预料之外。而长兴的失守多少给黄文金和杨辅清带来了些压力。好在黄文英见长兴失守,便先机退守泗安,阻住了清将郭松林、李朝斌的攻势,保住了黄文金和杨辅清的退路。
进入广德后,幼主再次组织太平军主要将领开会,研究夜鸢传来的情报。
幼主洪天贵福说:“夜鸢传回了消息,好的是由于我军主动放弃湖州城,清军占领湖州后并没有屠城。”
听到这个消息,洪仁玕向幼主拱手施礼:“我主英明,天父保佑湖州民众。”堂上众将皆弹冠相庆,都为幼主的决策使湖州百姓免遭屠戮而感到高兴。
萧有和也很开心,只因他知道,据曹树基的研究考证,历史上1858 年湖州府人口约为 285 万人。战后整个湖州府人口损失惨重,据推算人口仅存约 30 万,人口损失率超过 80%。由于自己的存在,为湖州保留了元气。
幼主今天的兴致很高,又拿出一份情报,看看后,交给身边的洪天娇,笑着道:“你是夜鸢的主官,这个消息你来读吧!”洪天娇闻言,躬身接过情报,清了清嗓子,展开来念到:“由于清廷裁撤湘军,导致安徽地区的清军兵力不足。”她环视堂前众人,接着说道:“情报显示安庆,池州目前没有大股清军常驻,宁国,泾县兵力薄弱。”
这个消息一出,众将更加兴奋。这意味着,太平军西征的通路已经打开。
黄文金和杨辅清相视而笑,都从对方的眼里读到了信心,黄文金突然离席,抱拳朗声道:"幼主与萧军师这招 ' 弃城保民 ' 当真是神来之笔!本王原以为湖州必遭屠城,不想竟能全身而退,还保住了十万弟兄。" 杨辅清亦起身附和:"萧军事算无遗策,连长兴失守后的退路都预先安排妥当,末将佩服!"
他们齐齐看向堂中的萧有和,对这个幼西王的含金量又高估了几分。
萧有和谦逊摆手:"两位将军谬赞了。此计全赖幼主圣明决断,末将不过略尽绵薄。" 洪天贵福年少却端出沉稳姿态:"众爱卿同心同德,方有今日之局。现安徽清军空虚,正是我军西进之机。"
洪天娇道:“夜鸢传回情报,扶王陈得才部正在鄂皖一带活动,江西目前有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部在活动。”
听洪天娇的话,黄文金这时马上想到了一个可能。便出声说到:“幼主,我军可以进入江西建昌,然后西上湖北,与扶王陈得才的大军会合,据荆、襄,再图中原。”杨辅清想想也觉得堵王这个计划可行,好过千里迢迢去延安。便补充道:“幼主可差人去联系李世贤和汪海洋,令他们率部接应我军入赣,据荆、襄,以图重振天国!”
幼主听到黄文金和杨辅清的计划,心中不禁有些动摇,特别是那句“入赣,据荆、襄,以图重振天国!”更是戳到了幼主的痒处。便看向萧有和道:”萧爱卿,我也觉得与千山万水的跑去什么延安比较,堵王和辅王提出的我军入赣,据荆、襄,可以重振天国!更现实。“
萧有和却知道,历史上李汪两人并没有接应黄文金的湖州突围部队,李世贤因李秀成的死而恨洪氏所以朝广东方向而去,而汪海洋部队成分复杂,且在太平天国后期,汪海洋有脱离侍王李世贤挟制的念头。此外,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矛盾,汪海洋在得知幼天王南下江西后,并未积极北上迎候,导致幼天王在石城杨家牌遇伏而全军覆没。可是看众人的情绪,萧有和也知道,现在要说服众人同意继续去延安比较困难,怎么办?
萧有和拱手道:“幼主明鉴,堵王、辅王之计确有可取之处。江西地势扼要,若能与扶王会合,于天国大业裨益良多。” 他话音稍顿,目光扫过堂中诸将,“只是李、汪二王部虽在江西,然此前联络疏密未知,接应是否及时稳妥,尚需细查。昔日湖州突围时,便有联络未畅之患,今番不可不防。”
黄文金眉头微蹙:“萧军师所言极是,只是机不可失。安徽清军空虚,我军西进正当时,若迂回联络,恐误战机。” 杨辅清亦急声道:“如今十数万弟兄士气可用,若直入江西,再遣快马联络李、汪二王,未必不能成事!”
萧有和见黄文金和杨辅清态度坚决,便又提出自己的顾虑。他认为,太平军进入江西,必然会引起清廷的震动。清军可能会对军事指挥体系进行调整,加强各部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作战效率。例如,清廷可能会任命更有能力的将领,负责指挥湖北及中原地区的军事行动,或者建立专门的指挥机构,来统筹应对太平军的威胁。此外,清军还可能会加强与其他反太平军势力的合作,如地方团练、其他少数民族武装等,共同围剿太平军。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提高对太平军的打击效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