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棠春信
一、竹窗议帖·惊见新词
谷雨过后的第三日,煜明在竹露斋临《兰亭序》,笔尖刚勾出"惠风和畅"的"畅"字,忽闻院外传来子墨的笑声:"快瞧这漫天春信!"抬头时,见好友踏过青苔小径,衣襟上沾着几点柳絮,手里扬着幅洒金笺。
"江南沈先生又寄新词了!"子墨将纸笺铺在临帖旁,三阕《海棠春》跃然眼前。煜明放下狼毫,指尖拂过"东风悄把春情递"句,忽见纸角钤着枚新印:上刻"海棠香里"四字,篆文间竟嵌着细如发丝的海棠花瓣。
"这印泥是用蜀地朱磦混了海棠露调的。"子墨指着印渍,"去年你在成都寄来的信里说,薛涛井边的海棠开时,花瓣落墨砚能染香三日——我竟真让匠人试成了。"煜明闻得此言,忽忆起蜀道上那树斜出驿墙的西府海棠,当时折花夹入诗稿,月余后开箱仍有残香,遂在给子墨的信中戏言"愿寄香魂入君墨"。
二、春约·陌上寻芳
首阕《海棠春·春约》让煜明想起三年前的清明。那时他们在金陵城外踏青,子墨因贪看陌头杨柳,不慎踩入春泥,锦鞋尽污却大笑道:"此乃'柳线钓清波'的报应!"此刻看着词中"柳线钓清波,燕语穿林际",他忍不住笑道:"当年你那身泥污,倒真像被柳线钓上岸的锦鲤。"
子墨捻须作沉思状:"且看这'小桥静卧溪云里',去年我们在惠山见过的玉带桥,桥洞映水恰如一轮满月,你当时说'溪云抱桥眠',与这'静卧'二字异曲同工。"煜明望着窗外新抽的柳丝,忽然起身取过斗笠:"与其空谈,不如今日就去寻那'柳线钓清波'的景致——城西白鹭洲的新柳该抽条了。"
三、春日同游·溪边听籁
两人乘竹舟至白鹭洲时,正逢淡霭初收。子墨解了外袍铺在草地上,指节叩着舟舷吟道:"春回大地繁花俏,望远处、绿杨轻袅。"煜明蹲身拨弄岸边嫩草,见几茎野兰正从乱石缝里钻出来,忽然说:"你瞧这'细草铺茵早',倒让我想起前年在栖霞山,你为寻一株金线草,险些滚下山坡。"
话音未落,对岸林子里忽然掠过几道黑影,数只黄鹂啼着掠过水面。子墨抄起船桨作垂钓状:"且看是'水边漫步听啼鸟',还是'燕语穿林际'更妙?"煜明从行囊里取出茶盏,就着溪水冲泡新得的蒙顶甘露,茶汤里浮着两三片早樱花瓣,恍惚间与词中"嫩蕊绽芬芳"相映成趣。
"记得去年此时,我们在玄武湖采莲蓬。"子墨忽然用桨尖挑起一片飘来的桃花瓣,"你说'莲房初结小,早有蜻蜓立',倒比这'欢颜带笑'更有野趣。"煜明望着涟漪里破碎的云影,想起那日子墨被莲蓬茎刺扎了手,却举着莲蓬大喊"此乃'携手踏春光'的证物",不觉失笑出声。
四、相约春景·花下雅集
暮春的阳光穿过海棠花枝,在他们铺开的宣纸上织出碎金。第三阕《海棠春·相约春景》的"暖日映桃腮,淑气催萱草"让煜明想起去年在苏州拙政园,一位老园丁曾指着萱草说:"此花又名忘忧,最宜与知己共赏。"
"唤君同赏春辉耀,莫待那、花期过了。"子墨忽然从袖中摸出个锦囊,倒出半把晒干的海棠花,"这是去年你寄来的西府海棠,我用它渍了酒,今日正好佐茶。"煜明接过花瓣细看,褪了色的粉红里仍藏着几丝浅黄,恰似词中"桃腮"与"淑气"的余韵。
忽有微风掠过,枝头残花簌簌落在纸笺上。煜明灵机一动,取过狼毫在"执手共留连"旁添了几笔:几片落花顺着溪水漂向远方,两个小人儿蹲在岸边伸手指点。子墨见状,抓起一把花瓣洒向空中:"此乃'不负春光老'的真意——你我便是那追着落花跑的痴人。"
五、忆昔·春信千里
暮色浸染洲渚时,两人已在舟中铺开蜀锦笺。子墨研磨时,砚台里忽然浮起片新落的海棠花瓣,他望着煜明笑道:"可还记得我们初次通信?你在信末画了株歪歪扭扭的海棠,说'见花如见君'。"
煜明从行囊深处摸出个布包,里面是一叠旧信,最上面那封还粘着半片干枯的海棠花瓣。那是七年前,他初至长安求学,子墨在江南寄来的第一封信,信里夹着片家乡的海棠,附诗"愿随春风度,万里寄芳痕"。此刻看着眼前的活色生香,忽然觉得岁月流转,唯有这"共赴流年好"的心意从未改易。
"去年在川中,见茶马古道旁的海棠开得如火焰。"煜明往砚中添了滴水,墨色便晕开成春潭般的碧色,"当时想,若你在,定要折花插满你的画匣。如今方知,真正的春信,原是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在同一时辰,为同一株花开而心动。"
六、印心·香墨留痕
归途中,子墨忽然指着江心月影道:"你瞧那'小桥静卧溪云里',此刻倒像浮在银盘里的琼楼。"煜明取出"词心"印章,在新写的《海棠春》词稿上钤印,朱砂遇着带露的纸页,竟洇出几丝淡红,宛如海棠初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