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殇公子曹棘,早年去世。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他被追封谥号,但没有留下后代。
东平灵王曹徽,继承了他叔公朗陵哀侯曹玉的后代身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他被封为历城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他的爵位提升为公。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他被封为庐江王。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改封为寿张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又改封为寿张县王。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徽被改封为东平王。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曹徽指使下属殴打寿张县的官吏,被有关部门上奏。皇帝下诏削去他的一个县,共五百户。当年又恢复了被削去的县。正始三年(公元242年),曹徽去世。他的儿子曹翕继承了他的爵位。在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曹翕的封地多次增加,总共达到三千四百户。据《晋书》记载,曹翕进入晋朝后被封为廪丘公,在魏宗室中排名仅次于鄄城公。泰始二年(公元266年),曹翕派他的长子曹琨前来朝见。皇帝下诏说:“曹翕品德高尚,是魏宗室中的贤良。现在曹琨远道而来,特赐他世子印绶,加封骑都尉,赐一套朝服和十万钱,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曹翕还撰写了《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的作品一起流传于世。
乐陵王曹茂,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为万岁亭侯。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改封为平舆侯。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他的爵位提升,改封为乘氏公。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又改封为中丘王。曹茂性格傲慢,小时候就不受曹操宠爱。到了文帝曹丕时期,他仍然是唯一没有被封为王的宗室。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茂被改封为聊城公,当年又被封为王。皇帝下诏说:“从前象的暴虐非常严重,但舜帝仍然封他在有庳。近来汉朝的淮南王、阜陵王,都是乱臣贼子,但有的在他们生前恢复了封国,有的在他们的儿子一代赐予了土地。虞舜在上古时期就建立了这样的制度,汉文帝、汉明帝、汉章帝在前代也践行了这样的原则,这都是厚待亲族的美德。聊城公曹茂小时候不熟悉礼仪教化,长大后也不追求善行。先帝认为古代立诸侯,都是任命贤能之人,所以姬姓的后代也有不被封侯的,因此没有封曹茂为王。太皇太后多次提及此事。听说曹茂最近有些悔改之意,想要改过自新。君子应该鼓励他的进步,而不是纠结于他的过去。现在封曹茂为聊城王,以安慰太皇太后的牵挂。”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茂被改封为曲阳王。正始三年(公元242年),东平灵王曹徽去世,曹茂声称喉咙痛,不肯为他发丧,行为举止依然如常。有关部门上奏要剥夺他的封地,皇帝下诏削去他的一个县,共五百户。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茂被改封为乐陵王。皇帝下诏说,因为曹茂的租税收入较少,儿子又多,恢复了被削去的封户,还增加了七百户。在嘉平、正元、景元年间,曹茂的封地多次增加,总共达到五千户。
文皇帝(曹丕)共有九个儿子。其中,甄氏皇后生了明帝曹叡;李贵人生了赞哀王曹协;潘淑媛生了北海悼王曹蕤;朱淑媛生了东武阳怀王曹鉴;仇昭仪生了东海定王曹霖;徐姬生了元城哀王曹礼;苏姬生了邯郸怀王曹邕;张姬生了清河悼王曹贡;宋姬生了广平哀王曹俨。
赞哀王曹协,早年去世。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他被追封谥号为“经殇公”。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他的谥号被重新追改。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曹协的儿子殇王曹寻继承了他的爵位。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寻的封地增加了五百户,总共达到三千户。正始九年(公元248年),曹寻去世,没有留下儿子,封国被废除。
北海悼王曹蕤,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明帝曹叡即位后,立他为阳平县王。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蕤被改封为北海王。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曹蕤去世。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琅邪王曹植的儿子曹赞被过继给曹蕤,继承了他的爵位,被封为昌乡公。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赞被立为饶安王。正始七年(公元246年),曹赞又被改封为文安王。在正元、景元年间,曹赞的封地多次增加,总共达到三千五百户。
东武阳怀王曹鉴,黄初六年(公元225年)被立为王,当年就去世了。青龙三年(公元235年),他被追封谥号。曹鉴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东海定王曹霖,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被立为河东王。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改封为馆陶县王。明帝曹叡即位后,因为先帝曹丕的遗愿,对曹霖特别宠爱,对他的待遇与其他诸侯王不同。然而,曹霖性格粗暴,在家中对婢女和妾室多有残害。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霖被改封为东海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霖去世。他的儿子曹启继承了他的爵位。在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曹启的封地多次增加,总共达到六千二百户。高贵乡公曹髦,是曹霖的儿子,后来继承了大宗皇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