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人民医院三楼走廊尽头的心理咨询室飘着淡淡檀香,米色窗帘过滤着正午的阳光。我望着对面正在整理病例的苏晚晴,她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红绳编织的手链,那是她给每个完成治疗的患者准备的祝福礼。
"小陈,帮我调一下上周三的监控录像。"苏晚晴突然开口,声线像她诊疗室里那台老式留声机般温润。我这才注意到她办公桌上摊着份《青州晚报》,社会版头条赫然印着"锦绣花园恶性分尸案告破"的标题。
记忆突然倒带回三个月前那个暴雨滂沱的下午。当时我刚结束外科轮值,路过心理科时听见诊疗室传来玻璃杯碎裂的脆响。透过虚掩的门缝,看见苏晚晴正在安抚一个蜷缩在沙发上的男人。那人浑身湿透的工装裤在地毯上洇出深色水痕,指甲缝里嵌着黑漆漆的机油。
"那是周正明第一次来咨询。"苏晚晴用镊子夹起碎瓷片,午后阳光在她胸前的银质催眠怀表上折射出细碎光斑,"他说自己连续三个月梦见妻子在厨房被分尸,每次都是凌晨三点二十七分惊醒。"
我接过她递来的诊疗记录本,2018年4月15日的问诊记录上画着潦草的速写:开放式厨房,石英台面裂成蛛网状,冰箱门把手挂着半截染血围裙。在"被害人创口特征"一栏详细标注着:右肩胛骨13厘米锐器伤,腰椎第三、四节间离断伤。
"更诡异的是这个。"苏晚晴从档案柜取出一卷录音带,老式录音机发出沙沙的杂音后,传出男人梦呓般的声音:"...菜刀砍在肩胛骨上会发出咯吱声,像在剁冻硬的猪腿...冰箱冷藏室温度要调到-18℃才能阻止腐坏..."
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录音。苏晚晴接起后脸色骤变,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我跟在她身后穿过住院部长廊时,听见急诊科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抢救室门口,浑身是血的周正明正被三个警察按在长椅上,他右手紧攥着染血的女士丝巾,左手腕上的住院腕带写着"创伤后应激障碍"。
"不是梦!晓芸真的在喊疼!"周正明突然挣脱束缚扑向苏晚晴,我从他充血的眼球里看到自己惊恐的倒影,"苏医生你听见了吗?她指甲抓挠冰柜的声音!"
那天深夜,苏晚晴在值班室给我看警方现场勘察照片。锦绣花园7栋402室的厨房场景,与诊疗记录上的速写完全重合——连冰箱门上歪斜的卡通冰箱贴都与周正明描述的梦境一致。更令人胆寒的是法医报告显示,死者右肩胛骨创口长度精确到13.2毫米。
"案发时他在汽修厂值夜班,监控显示整晚都在给一辆奥迪A6更换变速箱。"苏晚晴的指尖划过尸检报告上的时间戳,"但你知道最离奇的是什么?死者遇害前手机最后通话记录,是拨给周正明的未接来电。"
三个月后梅雨季节,周正明再次出现在咨询室时仿佛变了个人。他工装裤膝盖处沾着新鲜泥浆,脖子上有道结痂的抓痕。这次他带来个褪色的铁皮糖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枚生锈的猎枪子弹。
"昨晚晓芸托梦说,凶手是王德贵、赵铁柱和孙二娘。"周正明说话时不停摩挲左手无名指的戒痕,"可他们五年前就死在矿难里,骨灰盒还是我帮着送回老家的。"
我注意到苏晚晴的催眠怀表这次晃动了整整十五分钟。当周正明进入深度催眠时,诊疗室的温度骤然下降。他喉结上下滚动,突然用夹杂着山西方言的普通话嘶吼:"...井口封死的木板要钉三寸铁钉...矿灯照到孙二娘后颈的胎记像蜈蚣..."
三天后的深夜,公安局刑侦队长林峰带着寒气闯进值班室。他警用大衣下摆沾着暗红色泥浆,把现场照片摔在桌上时,我清楚看到三具骸骨手腕上都系着褪色的红绳——正是苏晚晴给患者的那种编织手法。
"西郊废弃煤矿找到的尸骨,DNA比对是当年矿难失踪的三个包工头。"林峰点燃的香烟在照片上烫出焦痕,"法医说致命伤是猎枪造成的贯穿伤,弹道和糖盒里的子弹完全吻合。"
故事最终在冬至那天画上句号。我去给苏晚晴送离职礼物时,看见她站在飘雪的窗前烧着纸钱。火盆旁摆着周正明的工牌,还有张泛黄的结婚照——照片里穿碎花裙的新娘后颈上,趴着条蜈蚣状的胎记。
"其实第一次催眠时我就发现了。"苏晚晴将灰烬扫进绣着往生咒的锦囊,"周正明描述分尸过程时的用词,全是井下作业的黑话。他真正无法面对的,是五年前那个用猎枪维护正义的自己。"
窗外北风卷起积雪,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三个透明人影穿过医院花园。他们手腕上的红绳在月光下泛着血色,走向那个正在路灯下等待的工装男人。当啷一声,苏晚晴的催眠怀表坠入火盆,表盖内侧的照片上,穿白大褂的少女与矿工装束的男人并肩而笑。
喜欢民间故事录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民间故事录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