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铮”的一声拔出佩剑,剑锋在月光下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随着乐声的起伏,他的剑招也越来越快,身形在庭院中腾挪闪转,衣袂翻飞间带起阵阵劲风。
他的剑法刚劲有力,却又带着几分潇洒飘逸。剑锋划破夜空,衣袂翻飞间,竟与乐声完美相合。
王镜低垂着眼睫,指尖在弦上翻飞,整个人仿佛与乐器融为一体。琵琶声时而如暴雨倾盆,时而如雷霆万钧,将整个庭院的空气都搅动得躁动不安。
周瑜的琴音此刻也变得铿锵有力。他的眉头微蹙,全神贯注地追随着王镜的节奏,琴声与琵琶声交织在一起,竟似两个高手在过招一般精彩。
孙策的剑势愈发凌厉,大开大合,剑气纵横。
他的每一次挥剑都精准地落在乐曲的节拍上,
忽然一个腾空翻转,剑尖直指明月,落地时正好踩在乐曲的一个重音上。
三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乐声与剑舞融为一体。
王镜的琵琶声引领着整个节奏,她的手指快得几乎看不清动作,只有一连串激昂的音符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周瑜的琴音则如影随形,时而附和,时而对抗,将这场音乐对决推向高潮。
最后一串音符如惊雷般炸响,随后戛然而止。三人同时收势,庭院中一时寂静,只余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周瑜缓缓收回按在琴弦上的手,望向王镜的眼神中满是惊艳与赞叹。
他的指尖还微微发颤,方才那场酣畅淋漓的合奏让他心潮难平。
他凝视着眼前怀抱琵琶的女子,月光为她镀上一层清冷的银辉,却掩不住她眉宇间那股凌厉的气势。
方才那曲琵琶,哪里只是寻常音律?分明是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志在弦上铮铮作响。
每一个急促的音节都像在叩击他的心神,每一段激昂的旋律都似在向他展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眼前这位昭宁侯,分明就是那蛰伏的蛟龙,只待风云际会便要腾跃九天。
那琵琶声中暗藏的锋芒,那指法间流露的霸气,绝非寻常诸侯所能及。
他自幼习琴,最懂音律如人。王镜的琵琶曲里,他听出了吞吐天地的野心,听出了运筹帷幄的从容,更听出了那份不甘屈居人下的傲骨。这样的人物,怎会甘于偏安一隅?
“君侯的琵琶技艺……”周瑜轻声道,声音有些沙哑,“当真是瑜生平仅见。”
王镜将琵琶轻轻放在一旁,她抬眼看向周瑜,唇角勾起一抹浅笑:“周郎琴艺高超,能即时应和这等急曲,才是真正令人佩服。”
孙策收剑入鞘,大步走来,脸上还带着未褪的兴奋红晕:“妙极!这曲子听得人热血沸腾,我都不自觉要舞起剑来!”
“没想到主公的琵琶竟有如此造诣!这曲调我从未听过,可是主公所作?”
王镜浅笑道:“即兴而作罢了。周郎琴艺高超,伯符剑法精妙,我不过是锦上添花。”
“昭宁侯过谦了。方才那曲中暗含兵法之妙,若非深谙韬略之人,绝难弹出如此意境。”周瑜轻轻摇头,忽然轻笑出声:“今夜这场合奏,倒让瑜想起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谊。不想在乱世之中,还能得遇知音如此。”
王镜深知,周瑜听出了她倾注在琵琶声里的雄心和气魄,听懂了她的弦外之音。
王镜深深地看了周瑜一眼,举起酒樽,“那便敬知音!”
孙策周瑜同时执杯相和,三只酒杯在空中遥遥相碰。月光从云层间隙漏下,正好映在三人交错的影子上,这一刻,仿佛连月色都变得更加明亮了。
夜风轻拂,烛影摇红。
王镜放下酒杯,目光沉静地看向周瑜,终于道出来意:“公瑾,实不相瞒,此番我前来,是为了与陆康谈判一事。”
周瑜执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未作声,静静等待着王镜的下文。
王镜指尖轻点案几,声音不疾不徐:“我坐拥江东,有意统一。此次希望陆康能主动归降,这样一来,百姓便能免遭战火涂炭。
你清楚,庐江眼下受袁术辖制,处境艰难。陆康与袁术早有嫌隙,却一直被迫屈从。袁术残暴无道,肆意剥削百姓,庐江已是民不聊生。”
她目光坚定地看向周瑜,“若陆康愿投诚于我,化干戈为玉帛,我必定守护疆土、安抚百姓。”
周瑜听完,微微垂眸。
“君侯文韬武略,兼有仁德之名,瑜素有耳闻。只是此事关系重大……”
孙策适时开口:“公瑾,袁术此人反复无常,绝非明主。我追随主公多时,深知她胸怀天下,爱惜人才,体恤百姓。若庐江能归顺,实乃江东之福。”
周瑜陷入沉思。他深知袁术为人,不可依靠,而孙策如今在王镜麾下,以他对孙策的了解,既然孙策甘愿追随,王镜必有过人之处。况且王镜已掌控大半江东,顺应局势,似乎才是明智选择。
王镜见周瑜神色有所动摇,立刻乘胜追击,她微微一笑,目光诚挚:“公瑾之才,我仰慕已久。此事若能得你相助,我当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