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量子之芯还利用量子叠加态特性,实现了多任务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了!就跟胡同里改电路似的,调整调整就通了!”林轩兴奋得拍了下操作台,溅起一串蓝色的电子火花。
当升级版的量子之芯重新植入林轩机械体内并回到工作模式后,指挥舱的电子显示屏瞬间清晰得能照见人影。“检测到量子之芯的运算效率提升217%,抗辐射能力增强1.5倍。”ROB1号的机械臂摆出个胜利的姿势。
“瞧瞧,这不就支棱起来了嘛!”在对量子之芯作出全方位测评并显示正常后,林轩将自己的量子态意识流重新接驳到量子之芯上。
此刻的林轩叉着腰,机械面部的LED灯组闪着得意的红光,“以后再碰上宇宙射线,咱这量子之芯不得把它们当花生米给嚼咯!”窗外,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光芒透过舷窗,给这台浴火重生的超级电脑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
舰队武器系统的改进同样充满挑战。林轩为提高高能激光炮的功率和发射频率,对其能量转化和聚焦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造。
他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不同的能量晶体和光学元件组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贝塔2”行星采集的特殊能量晶体,其内部结构呈蜂窝状量子晶格,能够高效储存和释放能量。
林轩将这种晶体与新型的多层梯度折射率光学透镜相结合,该透镜采用纳米级光子晶体材料,利用光子的量子隧穿效应,实现了激光的高精度聚焦。经过不懈努力,高能激光炮的功率提高了20%,发射频率增加了15%。
同时,还对纳米防护装甲进行改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层能量吸收涂层。这层涂层采用特殊的纳米复合材料,其内部包含无数微型量子电容结构。
当受到攻击时,这些量子电容能够迅速吸收能量,并通过量子态的转换将能量分散到整个装甲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防护能力。
另外,作为旗舰级配置,其量子态相位偏移纳米护甲经过深度定制研发。该护甲基于量子隧穿效应原理,通过高频动态调节系统,与来袭射线产生精准共振排斥,构建起高效的能量防御屏障。
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也迎来全面检修升级。林轩发现反应堆的第一壁材料出现了严重的中子辐照损伤,导致材料性能下降。他采用最新的量子点强化技术,指示维修机器人将纳米级量子点注入第一壁材料中。
这些量子点能够捕获中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将中子能量转化为电能,既修复了材料损伤,又实现了能量回收。
在燃料循环系统方面,引入了量子催化技术。通过在核聚变反应中加入特殊的量子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使核聚变反应更加稳定高效。
同时,对氦-3燃料的储存和输送系统进行了优化,采用量子态压缩技术,将燃料压缩至更高密度,提高了燃料储存效率。
9.5 星系内的广泛探寻
地球历2505年,焕然一新的舰队再次踏上探索之旅。以半人马座阿尔法A星为中心,按照精心设定的扇形路线,对星系内各个角落展开更为细致的探测。
“这次,我们一定要有所收获。咱就不信了,这偌大的星系还找不着点‘文明线索’!”林轩坐在旗舰的指挥椅上,眼神坚定地看着前方,通过电子显示屏向舰队传达着决心。
每抵达一颗星球,多架探测器便如离弦之箭般飞出,对星球进行全方位扫描。
这些探测器配备了高分辨率的光学镜头、精准的光谱分析仪和地质雷达等设备,不仅能对星球表面进行详细探测,还能深入到星球内部,通过分析星球的地质结构、化学成分和磁场分布,寻找生命存在的蛛丝马迹。
探测器采用量子隧穿成像技术,能够穿透厚厚的岩层,获取星球内部的详细信息。
在探索“德尔塔7”行星时,舰队遭遇了诡异的“粒子雾霭”现象。这团由暗物质与反物质粒子混合而成的雾状物质,不断侵蚀着飞船的传感器系统。
量子之芯迅速启动“量子态隔离协议”,将所有电子设备切换到量子叠加态运行模式,利用波函数坍缩原理避开干扰。
林轩盯着电子显示屏上扭曲的图像骂道:“好家伙,这雾里指不定藏着啥‘宇宙老千’呢!ROB1号,把引力波探测器功率拉满,给我来个‘透心凉’式扫描!”
在半人马座阿尔法B星附近,一场持续数月的巨型太阳风暴突然爆发。风暴释放出的能量比太阳系中最强烈的太阳风暴还要强大数百倍,产生的高能粒子流如同汹涌的海浪,以极高的速度冲击着周围的空间。
“警报!高能粒子流即将抵达,强度超过护甲承受阈值!”ROB1号发出警报。林轩果断下令:“启动量子态相位偏移护盾,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分散能量!”
舰队迅速启动所有防护系统,旗舰的量子态相位偏移纳米护甲表面泛起层层叠叠的紫色光晕,将粒子流切割成无数细小的能量束。其余的战舰也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