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龙数字传奇
第一章:糖画传承的困境
成都宽窄巷子旁的支矶石街,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陈糖匠的糖画摊就支在老槐树底下,红木案子上摆着黄铜小锅,熬得琥珀色的糖稀在锅里泛着细密的泡,甜香能飘出半条街。
陈糖匠今年六十二,是陈氏糖画的第四代传人。他握勺的手布满老茧,却稳得像装了轴。只见他手腕一转,琥珀色的糖丝簌簌落下,不过十几秒,一条昂首摆尾的龙就出现在青石板上。龙鳞层层叠叠,龙须飘逸灵动,引得围在摊前的孩子发出阵阵惊呼。
“陈爷爷,您画的龙好像要飞起来啦!”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陈糖匠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等会儿凉透了,就能拿在手里吃啦。”他用小铲轻轻挑起糖龙,递到女孩手里。
可这样的热闹,越来越少了。前些年,街上还有三四个糖画摊,如今只剩他这一家。年轻人嫌糖画甜腻,更愿意捧着奶茶刷手机;孩子们的玩具也从糖画变成了平板电脑,偶尔来几个,也多是家长带着怀旧。
这天收摊时,天已经黑了。陈糖匠推着旧自行车,车上绑着糖画摊的家当,慢慢走在空荡的街上。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看着手里磨得光滑的铜勺,心里一阵发酸。这勺子传了四代人,到他手里,难道就要断了?
回到家,老伴正在厨房做饭,见他回来,叹了口气:“今天又没卖几个吧?要不别去了,在家歇着多好。”
陈糖匠没说话,把铜勺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抽屉里还放着祖辈传下来的糖画图谱,泛黄的纸页上,龙、凤、花鸟栩栩如生。他摩挲着图谱,眼前浮现出小时候跟着父亲学糖画的场景。那时候,父亲告诉他,糖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要好好传下去。可现在,他连个愿意学的人都找不到。
“万一……万一这手艺断在我手里,我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啊。”陈糖匠的声音带着哽咽,昏暗的灯光下,他的眼睛湿润了。
第二章:数字时代的契机
周末,孙子陈小乐回了家。小乐是成都一所大学数字媒体专业的大三学生,染着浅棕色的头发,背着双肩包,手里拿着最新款的手机,浑身上下都透着年轻人的活力。
“爷爷,我回来啦!”小乐一进门就喊,看到桌上摆着的糖画,眼睛一亮,“哇,爷爷,您又画糖画啦!”他拿起一个小蝴蝶形状的糖画,咬了一口,甜香瞬间在嘴里散开。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陈糖匠看着孙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吃完饭,小乐坐在沙发上刷手机,突然“呀”了一声。陈糖匠好奇地凑过去,只见手机屏幕上,一个看起来像虚拟卡片的东西正在被抢购,下面还有很多人评论。
“小乐,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多人抢?”陈糖匠指着手机问。
小乐放下手机,耐心解释:“爷爷,这是数字藏品。就是用数字技术做出来的虚拟物品,每个都有唯一的编号,跟您的糖画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收藏这个,有的还能升值呢。”
“数字藏品?”陈糖匠皱着眉,不太明白,“看不见摸不着的,有什么好收藏的?”
“爷爷,这您就不懂了。”小乐坐直了身子,眼睛亮晶晶的,“现在是数字时代,年轻人都喜欢这种新鲜玩意儿。而且,数字藏品还能保存很久,不像您的糖画,放几天就坏了。”
小乐的话像一道光,突然照亮了陈糖匠的思绪。他猛地站起来,抓住小乐的手:“小乐,你说……能不能把我的糖画做成数字藏品?”
小乐愣了一下,随即眼睛瞪得溜圆:“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把您的糖画做成3D模型,再配上您创作的故事,做成数字藏品,肯定能火!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知道糖画,说不定还能找到愿意学糖画的年轻人!”
陈糖匠的心跳加快了,他看着小乐,激动得手都在抖:“真……真能行?”
“肯定行!”小乐拍了拍胸脯,“爷爷,您放心,这事交给我!我明天就去找我们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肯定能把您的糖画做成最棒的数字藏品!”
那天晚上,陈糖匠失眠了。他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小乐说的数字藏品。他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他能感觉到,这或许是糖画传承的唯一希望。
第二天一早,小乐就回了学校。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专业课老师李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李教授听后,非常兴奋:“小乐,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非遗传承需要这样的创新,把传统技艺和数字技术结合,既能保护非遗,又能让非遗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我支持你!”
在李教授的帮助下,小乐组建了一个团队。团队里有擅长3D建模的张明,有负责文案撰写的林晓,还有懂市场营销的王浩。四个年轻人,都对非遗文化充满热情,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帮陈糖匠把糖画做成数字藏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