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长更是感慨:“是啊,我要潜修很久,可能要将近一百年,等我修成时,你。。。。。。”她突然有些哽咽。
徐霞客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屏风后突然传出一声低低的咳嗽。孙道长咬了咬嘴唇,对徐霞客说道:“那么,再见了。”
徐霞客只来得及向孙道长挥了挥手,眼前一黑,那股强大的牵引力量又来了,她的身子不由自主旋转着,这次旋转的方向不同,越转越快,等到突然之间,旋转停止了,徐霞客站稳之时,已经站在了他熟悉的大路上,那正是他寄存马匹的旅店门前。
徐霞客呆立了很久,叹息一声,慢慢向旅店走去。他知道自己不必再担心周道长和王一了,有这样神通的神仙是不会也没有必要欺骗他的,而他,还要继续走下去,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也许是苦尽甘来,徐霞客接下来的行程倒很顺利,一路上过陕县、渑池、新安,三百多里平安无事,一路来到洛阳。
如果就《水经注》而言,洛阳是它没有任何缺失的最后一站了,过了洛阳,有些地方就开始有缺失。
徐霞客打算在洛阳小小的停留几天,休整一下,然后开始全力考查,补写《水经注》的缺失部分。
洛阳,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号称千年帝都,有着上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定都。
历史上,洛阳又称为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等,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它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
这里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西晋太康之治、北魏孝文改制、武周遗风在这里上演,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骚客等均对洛阳的都城地位有着极高评价。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汉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班固曰“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韦应物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而洛阳的文化则更是博大精深。仅以成语而论,形成或起源于洛阳的成语典故有:洛阳才子、洛阳纸贵、数典忘祖、龙门点额、同心同德、窈窕淑女、一日三秋、定鼎中原、问鼎中原、众志成城、紫气东来、悬梁刺股、前倨后恭、债台高筑、旗鼓相当、乐此不疲、乐不思蜀、糟糠之妻不下堂、挑肥拣瘦、得陇望蜀、车水马龙、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煮豆燃萁、小时了了、尸居余气、车载斗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势如破竹、韩寿偷香、卫灌坐床、如坐针毡、掷果潘郎、洛阳纸贵、狗尾续貂、自惭形秽、分道扬镳、请君入瓮、一箭双雕、桃李满天下、司空见惯、程门立雪、国色天香、马革裹尸、视死如归、偃旗息戎、闻鸡起舞、前倨后恭、王祥卧冰、乐不思蜀、礼崩乐坏等等。
虽然在徐霞客的时代已经不再是都城,但仍是繁华大都,徐霞客一时洛阳,那一股的繁华之气就扑面而来,他立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迷惘了好一会儿,才算找到方向。这倒不是说洛阳没有旅店,只是洛阳的旅店都够豪华,当然也就够贵,而徐霞客只需要一个普通的、能安安稳稳住上几天的旅店就行了。
不过说实在的,这样的旅店还真不好找,徐霞客一路打听着,好容易才算找到一家旅店,这旅店的门面又小,位置又偏,房间自不必说,更是小而且脏,但就是这样的房间,住一晚也要三钱银子,比之此前的几个城市,如芮城、潼关等等,同样的价格,档次可是降了不止一级,但是没办法,谁让这是洛阳呢,要在长安,三钱银子连这样的旅店都住不上呢。
徐霞客安顿了行囊,嘱咐店小二给马喂上草料。那店小二却一翻白眼答道:“客官的马有两匹,如住一日小店倒可支应,如住的多,只怕要加得一二钱银子才行,这草料钱咱家是不得不算的。”徐霞客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哼了一声,答道:“我便按每两天一钱银子给你结草料钱,如何?”
店小二这才转为笑容,答应一声,自去喂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