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整个左路军一路前行,直抵方县。
可以说,这是韩信第一次感受到汉军兵强马壮。
虽然有不少新兵,但原先的士卒已经经历了数次大战,经验已丰,而且托江小玉的福,左路军的粮草基本上是没打折扣的送到了,许多士卒第一回足额领到了军饷,第一回实打实的吃到了此前一直是存在于纸面上的足额的肉,因此士气也是很高。特别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方县对他们意味着他们的援军、军饷和伙食,所以士卒们也都很明白这一战的意义。
五万大军,就在方县外下寨,加上方县本身的五千守军,总人数五万五千人,静待西楚军。
韩信直到大军下了寨,才算抽空去看江小玉。
“你怎么没有回去?”韩信一见江小玉就直接了当的问道。
“回不去。”江小玉一脸的调皮,“我爹爹去看吴将军,回来后感了风寒,不宜轻动,只能随军调理,再说,现在西楚军就挡在我们回去的路上,没有你卫大将军保护,我们哪里冲得过去?”
韩信嘿嘿的笑了起来。他感觉和江小玉在一起好象很放松,至少不象以前那样子了。
“你为什么没有向大帅禀报刺客的事?”江小玉问。
韩信苦笑:“我有何证据证明有人刺杀我?物证不过是一个不知哪里弄的廉价耳环,人证则只有你,如果我向上禀报,人家可能首先怀疑我来骚扰你呢。”
“你本来就是来骚扰我嘛。”江小玉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不过我喜欢。”
韩信一时无话可说。他看着江小玉,江小玉先是垂下头去,然后又慢慢的,却坚定的抬起头来,目光闪闪,直视着韩信,那目光中好象有一种渴望。
韩信的心中涌动起一股热流,他慢慢向前跨了一步,就想去抱江小玉。
号角声响起。
韩信无奈的叹息一声,向江小玉挥了挥手,转身一路疾行向中军帐走去。
江小玉看着韩信的背影,洁白的牙齿轻轻咬着嘴唇,她的心里只能默默祈祷,希望韩信平安无事,现在,她已经不再如当初一般好奇于韩信的勇敢,她反而希望韩信不要太勇敢了,至少,不要去拼命,因为韩信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她江小玉。
韩信走进大帐的时候,已有半数将领在了,吴明正中端坐,一脸严肃。
看到人到的差不多齐了,吴明说道:“各位,刚接到报告,来攻的西楚军有五万人。”
人群中一片嗡嗡声。
五万五千对五万,汉军人数没什么优势可言。
“今天招集各位,是因为本座也在犹豫:是战是守?西楚军粮草供应不力,急于夺下方县,我们如果守得住,可能西楚军粮草一尽就只好后退,但如果我们死守,主动权就归了西楚军,到时他们是打东还是打西都随心所欲,这会让我们十分被动。”
“卑职以为当守。”刘永福先开言,“我军人数虽众,但有万余是新兵,何况西楚军一向勇猛善战,以一对一我们实难有胜算。只要守得好,西楚军自然会退走。”
众将领纷纷点头,居然都是赞同守的。
“大帅说的不错。”吴明的心中也想守,只是还有些犹豫,见众人都认同守,也决定了。
“末将有话说。”韩信出声了。
帐内一下子静了下来。难道韩信主张攻?
“韩游击,你有不同意见?”吴明也有些吃惊,事情如此明显,韩信为什么会有相反的主张?
韩信伸手,一左一右端起桌子上的茶杯,走到正中,把茶杯一个个放在地上:“这是方县,这是辽城,这是青城,这是安护县。”他以茶杯当地点,茶杯不够就用杯盖,“方县固然重要,但其他三处也同样重要,失了任何一处,都会对我们造成大麻烦。我们如果全军守在这里,西楚军或分兵去攻,或全军去攻,我们要如何应对?”
“正如大帅所说,以一对一,我们没有胜算,西楚军如果分兵往攻,我们分兵应敌,可能四处失败,如果全军应敌,顾左顾不了右,会被西楚军牵着鼻子走,累也累死了。”
众将纷纷点头。
“那么你的主张是什么?”吴明问道。
“与其被累死,不如一战定乾坤!”韩信干脆的答道,“现在决战,虽无必胜的把握,却也同样不是必败,如果坐等西楚军调动我们,我们必败。”
“韩信,你这是胡扯!”周君安突然发话。
韩信一呆。他倒不是没想过周君安会捣乱,但象这种研究军情的东西,周君安能听明白就不错了,所以一向是不出声的,今儿这是怎么了?顾大将军居然要发表对军情的高见了?
“周将军有何高见?”吴明也很吃惊,立刻追问。
顾大将军当然有高见。他自打胳膊断了,在帐中闲的难受,想打个麻将却又被守卫的没收了赌具,百无聊赖之际,决定认真学习一下兵法。而他所能学的兵法自然不会是什么孙子兵法,而是各种故事,如东周列国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用途不是很大,但至少今天可以用上,用来反对韩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