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朝会……
一夜的狂风暴雨,湿气厚重,特别压抑。
凌霄殿内,水晶般的地砖倒映着众仙青白的脸色。
玉帝眼下挂着两轮黑月,金母娘娘的凤钗都歪了三分一一昨夜这对至尊夫妻与太白金星几个重臣,熬到金鸡报晓,案头堆满被朱笔划烂的奏章……
拿出的唯一措施是除《云霄日讯》之外,无限期关停天庭所有云讯社,每个云讯社需要重新申请行业资格证才能重新刊印。
这种凝重的气氛下,哪里还有人敢不要仙途提出新议题……
玉帝见杨十三郎几次从柱子后面闪出整个上半身,拿眼偷看自己。
候了好几次,玉帝扭头一个回马枪,两人的目光撞到了一起。
“杨卿有本要奏吗?”
金母微眯的凤眼一下睁开了,朝堂一阵窸窸窣窣整理官服的声音。
云霄殿内,众仙肃立,气氛顿时凝重。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文渊闪出仙班,他想做最后的挣扎。
玉帝内心滚过万马……当年玉帝对苏照雪也是十分在意,只是碍于金母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玉帝眼底金焰一闪。三日前《每日云讯》曝出文渊苛待苏照雪的旧事,那云讯里" 夜半强索璇玑谱","当庭撕毁百花词"等字句,看得他心头火起——当年瑶池宴上惊鸿一瞥的舞仙,竟被这腌臜货色拱了。
玉帝不耐烦地挥手道:“文渊,朕问你话了吗?修订天条天规,事关天庭根基,你却当做儿戏,凭这一条,就该入无间海眼,退下!”
杨十三郎一袭紫色官服,抱刺而立,目光如炬,直视玉帝。他微微拱手,声音清朗而沉稳:
“回禀陛下,四方天印,乃天庭根基,不可轻废。”
杨十三郎昨天晚上做了一夜功课,准备十分充分……
上前一步,指尖轻点虚空,一道金光流转,显化出四方天印的虚影——东天青龙印、西天白虎印、南天朱雀印、北天玄武印,四印相合,方能定天规、镇万界。
“自上古以来,四方天印各司其职——
青龙印主生,凡天庭敕封、仙籍录入,皆需此印加持,否则仙箓不显,神位难定;
白虎印主杀,天罚降罪、雷劫诛邪,若无此印,则天威不彰,妖魔横行;
朱雀印主变,天机推演、劫数更迭,缺此印则天道紊乱,因果难循;
玄武印主镇,三界安稳、地脉归序,失此印则山河动荡,六道失衡。”
他目光灼灼,继续道:“而今四方印权归于一,虽省了繁琐,却也埋下祸根——天条修订错漏频出,皆因印权混乱,无人复核!
若继续如此——
仙籍错录,则凡间香火紊乱,邪神窃位;
天罚失准,则善恶无报,天道蒙尘;
劫数难测,则大劫临头,天庭亦难自保!”
他单膝跪地,抱拳请命:“臣请恢复四方用印旧制,各司其职,层层核验,方可保天庭律法无缺,三界秩序长存!”
殿内一片寂静,众仙神色各异。
玉帝眸光深沉,看了一眼金母,见金母下巴微微一收,缓缓道:“杨卿所言……确有道理。”
雷云之外,似有龙吟虎啸隐隐传来,天道似在回应。”
云霄殿内,众仙屏息凝神,目光皆聚于杨十三郎身上。
他神色沉稳,指尖一划,一道金光在殿中铺展,化作四方天印运转之图,印纹流转,气机相连。
“陛下,若要根治错印之患,需从三处着手——
一、分权复核,四印共鉴
“恢复四方天印旧制,但加以改良。
青龙印仍掌敕封仙籍,但需白虎印核验其因果善恶,方可生效;
朱雀印主天机推演,推得劫数后,需玄武印镇压地脉,方能施行;
凡重大天条修订,必须四印齐盖,缺一不可,以防权柄滥用。
如此,四方天印既各司其职,又互相制衡,纵有一印出错,余印亦可纠偏。
二、设立‘天鉴司’,专司印务核验。
臣请增设‘天鉴司’,直属陛下,不归任何一部管辖。
职责:专查天庭各部用印文书,凡有缺印、错印、越权用印者,一律驳回,并记录在案;
人选:由四圣兽后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血脉)担任主官,因血脉与天印相合,可感应印纹真伪;
权限:若遇重大错漏,可直接呈报玉帝,跳过各部流程,以防遮掩。
三、推行‘天印溯源’之法。
凡盖印文书,皆留‘印痕溯源’,万年可查。
每道天印加盖时,自动烙印用印仙官、时间、事由于文书之上,并同步记录于天律院与纠察司;
若事后发现错漏,可溯其源头,追责到人,而非如今这般“查无对证”;
此法亦可震慑仙官,使其不敢敷衍塞责。
四、臣昨夜详细对比了第五版和永寿版《天条天规》的更改内容,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条目外,刑律二十卷,几无改动,只有一处错别字更正。足以证实自第五版之后天庭引用的所有律法的合法性、正义性、公平性以及正确性。同时也无需对七万余年来的所有案件一一进行复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