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一番后,祁同伟看着钟小艾问:“小艾,昨天那事,你怎么想的?”
“我……”钟小艾点点头,“可以。
"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二月底,离三月大会也就剩一周了。
这段时间,祁同伟一直低调行事,带着江城的成果回到燕京。
靠着这份功劳,他顺利升任副厅,升职速度一点不比自己慢。
在京城这种地方,早点升官对关键时刻的帮助可不小。
另一边,李达康的办公室里。
"你要去新区?”李达康脸色阴沉,瞪着孙连成。
在他眼里,孙连成没什么本事。
之所以没开掉他,就是想让他配合丁义珍搞旧城拆迁。
因为只有孙连成这种没背景又没野心的人,才不会抢光明峰项目主导权。
换成别的区长,肯定要争个发言权,哪怕拿不下来,至少也要有点话语权。
李达康绝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他知道丁义珍跟商界打交道有一套,就算有点小问题,只要光明峰项目顺利推进,招商大会办得圆满,这些问题根本不算什么。
孙连成附和道:“对,达康书记,我想去新区。
"李达康有点惊讶:“光明区待得不开心?怎么突然想换到新区了?”他怕孙连成这“软柿子”一走,来个更棘手的新区区长,态度立刻软了下来,声音也柔和了:“老孙,我知道你和丁义珍在光明峰项目上有矛盾,但你负责招商引资,他负责拆迁动员,你们配合好,等项目成功了,你们俩都是大功臣!”
大功臣?说是背锅侠还差不多!谁不知道拆迁这活儿苦差事?别说钉子户了,光是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就够头疼的。
光明区是京州最繁华的老城区,过去好多机关都在那儿办公。
虽然为了发展搬走了,但那些家属院和退休老领导的宅子还在。
孙连成心里明白,他认识的就有二十多个退休干部,其中不少人的官职比他高。
最头疼的是,还有某位重要人物的老宅也在拆迁范围。
除了那些百年的老建筑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其他五六十年代盖的房子全在拆迁名单里。
不管孙连成最后能不能搞定这些人,这锅他是背定了:要么得罪退休干部,要么惹毛李达康。
倒不如早点离开。
孙连成直截了当地说:“达康书记,我可不是因为跟丁市长闹矛盾才想去新区的,我是觉得新区经济不行,想去那边掌舵。
"
“嘿嘿……”李达康忍不住笑了,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我能理解你想要做事的心情,不过新区还在起步阶段,我们现在重点还是光明区的旧城改造项目。
"他觉得孙连成说这话很正常,毕竟孙连成要是真有能力,也不会被丁义珍逼成这样。
孙连成立即表态:“达康书记,我可以打保票!我查过资料了,去年新区的GDP不到十亿,我保证今年让它翻一番,甚至更多!”新区是前年新划出来的,发展了两年,虽然修了几条路,下水道也铺了一大半,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大公司进驻,就剩下几家原本就在那里的小工厂。
这些工厂早晚得拆掉,都是污染严重的地方。
以前的郊区现在成了新区,这些工厂必须迁走,因为以后这里要建住宅楼、学校、医院和商场之类的大型设施。
"二十亿?”李达康摇头,“翻一倍又有什么用?光明峰项目一开工,那可是上百亿的投资,还不止呢!”
“那就五十亿吧?”孙连成反问了一句。
"5个亿?”李达康愣了一下,盯着满脸自信的孙连成,忽然明白过来,笑着说道:“看来孙区长你是遇到贵人了,哪家企业想搬到新区来?”
“这个……”孙连成犹豫了一下,“达康书记,人家是因为我才决定给新区投钱的,要是我不去,他们就不投了。
"
“你呀你!”李达康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孙连成说:“好,只要你答应过去,我一定帮你调过去。
"
对李达康来说,没有什么比经济增长率更重要的了。
虽然让孙连成留在光明区有助于光明峰项目的推进,但如果新区那边能带来更多的增长,李达康自然也不会拦着孙连成走。
大的不能错过,小的也不能丢。
反正对他来说,无论是高还是低的增长率,他都要。
"菜鸟公司!”
“菜鸟公司?”李达康皱起了眉头,他知道高小琴,以前在赵瑞龙的山水集团做事,和祁同伟关系非同一般。
如今她单飞创立了菜鸟公司,搞得风生水起,这让李达康有些意外。
"没错,菜鸟公司的高总说了,她打算在新区建个总部大楼,还计划投资500个亿,在新区打造全国的数据中心!”
“500个亿!”李达康惊讶地说道:“她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出来,谁有这么多钱。
"孙连成笑着解释:“新区不是挨着秦潭湖吗?秦潭湖又通着长江,她打算在湖水下面建个超大的数据中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