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明鉴,姑母一人深陷权力漩涡,我族上下皆十分忧心,废后虽是臣的亲姑母,可皇天在上,陛下康健,四周邻国皆虎视眈眈,若此时,大昭动荡,轻易国主,只怕国将不国,大昭若旦夕处于危亡之地,谁还在意姑母一人之安危?毛之不附,皮将存焉,若以姑母一人之乱,导致大昭王室动荡,举国陷于危急存亡之际,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孝不义!”
一腔热血言辞,将薛常景前二十年的纨绔身份击打了个粉碎,他在京都世人眼中再不将是那个只知道花天酒地的纨绔少爷,而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
李老将军终于露出了些许欣赏之情,其实像李老将军这样的老前辈,最乐见其成的便是后辈之中能够有像他们年轻时一样的英才,这才是代代血脉相承,大昭才不致于无人可用。
“若是有机会,在下便想跟随殿下前去边境,为守卫我大昭寸寸国土献出全部的力量。”
一番话更是铿锵有力,在座的无不动容,姜离都被他震撼到了,近日来发生的事情都让她应接不暇,应付宫中变故之时,她无心想其他,如今细细想来,在宫中之时,薛常景与她的几次交谈竟是在暗示她些什么吗?可惜当日她并未改掉对薛常景纨绔的印象,因此并未细究他所说何意,如今看来,从那时起,薛常景必然就已经想好今日之对策了。
此人竟能在薛雪柔眼皮子底下与奕王暗中计划筹谋,若不是有万分的心计城府,那便是极善于伪装自己,难不成,过往的那些纨绔习气,都是他装出来的?
一开始他便以纨绔伪装自己吗?
目的何在?
那她姜离,在薛常景的计划中究竟充当着什么角色?
她一早便被他算计了吗?
此人心机颇深,若不是站在与她同一立场,很难想象最终会在他的手上吃多少的暗亏。
奕王居然对他深信不疑,想必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姜离心中也并不想与此人有过多的交集,因为他令她惧怕,不知何时,不知他会如何将自己编排进他的计划里,很是可怕。
在座只有薛常景身旁的奕王在无人注意时冲薛常景翻了个白眼。
薛常景无动于衷,但是觉得话题再停留在自己身上就不太合适了,便及时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恒王借势重获圣心,虽说他未曾料到陛下及时苏醒,今日他本是要一举拿下王位的。”恒王东山再起并不意外,幸好康子苓的医术了得,及时让陛下苏醒过来,不然只怕与恒王定有一场恶战。
姜庭安思索了一瞬接着开口道:“秦胥已摆明与那恒王结为一党,来日林清禅成为恒王妃,林国公自会保自家女婿上位,林国公在朝中的威望可不容小觑。”
“来日之路,只怕走得不会容易。”薛常景望着阁内几人,郑重地说道。
“诸位今朝既追随本王,追随大昭之光辉明日,本王在此承诺,大昭来日统一各州之时,定会有诸位的名字刻于开国柱石之上!”
这是一国皇子所能给出的最大的光辉荣耀,在座皆是大昭王室中的肱股之臣,无不包怀着对大昭王室统一的深切期盼,少年皇子给出的不是金银细软,富可敌国的财富,不是地位决然的庙堂高官,而是身后千古之名,是刻在昭昭江山上的功勋之名,对于忠君爱国的有志之士,奕王给出的条件非高官厚禄可比。
一群有志之士于今日在奕王的青莲舞坊中,达成了一致,他们终将站在统一战线,一切并非为了奕王登上皇位,而是为了那千古的身后之名,追随明主,才可通向光辉大道,他们都不是傻子,大昭王室中,恒王虽有雄心壮志,可性格古怪,过于心狠手辣,奕王是恒王之外最好的人选。
所有的豪情壮志,未说出口的忠义之言,都化在青玉樽中浓醇的酒水里,澄明的酒水中映照着每一个人的脸,都是一样的坚毅无比。
今日之密谈便在尊贵皇子的郑重承诺中结束,为了不引人注目,众人分拨离开舞坊,姜离踏出门之时候,手中被悄无声息地塞了一个纸团。
三日后。
深红色宫墙将天空分为四方的许多片,之上丝丝斑驳的墙裂印证着年岁过往的痕迹,此处无人静谧,透露出宫中少有的凄厉之感,身穿月白竹影袍的男子一只手背在背后,有些瑟瑟地站立于宫墙之下,阳光洒在他面向繁华喧闹处延伸而来的宫路这一面,将他的影子深深地投入到背后似乎无限延展的荫庇中,仿佛永不见天日。
“你来了。”
在看见一袭银朱色身影踏着光款款而来时,他终于露出了笑容,语气很是淡淡的,可其中却蕴藏着只有他才知晓的笑意。
“不知薛公子约我来此处何意?”
姜离那日被塞进手中的纸团便是薛常景趁旁人不注意有意为之,便是约她于三日后于冷宫相见。
姜离虽有些费解,可是冷宫不过是关押皇后之地,难不成薛常景知道些她不知道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