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边的高台上,太后领着一众女眷,将下面校场边上的景象瞧得真切。
见赵祯赏了个好彩头,杨太妃恭维道,“姐姐,您瞧官家多孝顺,怕我家那混小子歪缠您,先把他的嘴给堵上啦!”
太后仅有赵祯一子,自是爱如珍宝。
听她夸儿子孝顺、心中十分妥帖,笑道,“唉~这是见杨大郎英勇,想要招揽贤才呢!”
又对杨玥说道,“也是你母亲会调教孩子,才将你们姐弟教的如此优秀!”
罗氏当真喜不自胜起来,杨玥怕她说出别的,抢先自谦道,“弟弟在家时可不会这些,全赖官家慈心、让他去太学中念书,又有林统领因材施教、才有这般成绩。”
禁军乃贵家子弟中的英武骁勇之人,不论是统领王德用、还是两名副总统都是赵祯的心腹之人。
杨玥此时夸林青便是夸赵祯有眼光,杨太妃附和道,“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正是因为咱们官家英明仁善,才会人才辈出啊!”
刘太后爱她忠诚,更爱她这张巧嘴,当下被逗得开怀大笑,还把平日里心爱的金步摇取下来,亲簪到她的头上。
原来宫中嫔妃只知杨太妃深得太后宠爱,却不知是何原因。今日眼见、再联想自己素日如何侍奉凤座上的曹皇后,全都自愧不如。
太后被哄得心情舒畅,不免多吃了几筷。不一会儿,便觉得腹中撑胀难受,起身道,“吃多了,去池边逛逛。我远远便看那里水秋千荡得极好。
咱们平日里难得出来,也去凑凑百姓的热闹!”
说罢,便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到池边落座。
不知是太后眼神好,还是杨羡太过引人注目,隔着宽阔的水面,愣是将金明池对岸“勇救摩羯罗”的戏码看得清清楚楚。
杨羡笑语晏晏像只开屏的花孔雀,身旁跟着两个带着帷帽的女娘,一个亭亭玉立,一个活泼可爱。
太后笑问道,“跟着杨大郎的是哪家女娘?”
杨玥不认识郦家之人,罗氏也只见过一面,只杨琬一眼便认出那两人,笑道,“看着像是羡哥儿在洛阳求学时,同窗家的妹妹,他们自小就常在一起玩耍!”
杜充仪爱说笑逗趣,随暧昧道,“那便是青梅竹马咯?这一个温婉、一个明丽,瞧着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儿。
看来不用太后帮忙张罗,杨大郎自己便有了好人选。”
自没了尚倾城,宫中嫔妃没了争斗的对象,平日无事可做,便热衷于戏说八卦之事。
随口一句玩笑话,逗的大家发笑,谁也不会当真。
偏罗氏一心想给杨羡找个高门贵女,顿时老大不乐意起来。
强笑道,“素来姻缘讲究结两姓之好,既要看门第,也要看品行,既要遵从父母之言,也要有媒妁之言。
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玩耍,哪里能扯得上婚配之事?
朱娘子这话略有不妥,我家是个混小子倒就罢了,可那边是个女娘,万一坏了名节就不好了。”
这话实在说的不中听,杨玥一个劲儿地给母亲使眼色,偏她刚才被太后夸过、正志得意满之际,哪里能注意的到?讲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果然,那些原本对杨羡有意的夫人们,见她如此势利,将相看的念头复又丢开手。
这些倒也罢了,偏惹得一人心中十分不快。
沈家乃汴京望族,沈太夫人是亲封的一品邓国夫人。
若论品级,罗氏只是六品的宜人,不过是因为女儿得宠,位次才稍稍靠前。
若论家世,沈家乃世家大族,杨家只是单薄商贾,更是拍马也难追上。
她原本没看清和杨羡一起的是谁,恰巧随侍的玉蕊眼尖,一眼便认出其中有个郦四娘,赶忙悄悄告诉了她。
见自己心爱的孙媳妇被人如此嫌弃,沈太夫人冷笑一声,道,“杨娘子这话说得极是,小孩子们打打闹闹当不得真,那可是我家的孙媳妇,哪里配的了杨大郎呢!”
话中的讽刺只臊的罗氏老脸通红。
太后没注意到她们的眉眼官司,惊讶道,“素闻沈三郎冷面冷情,连着退了三门婚,这次总算要成家了吗?”
沈太夫人年迈,便是太后问话也不用起身,只欠身恭敬道,“多谢太后娘娘挂念!佛祖保佑,总算让他找到个称心如意。”
又把两人在佛祖前结缘的前后缓缓道来,说得那些家中有后辈姻缘难觅的贵人们颇心动,都打算去兴国寺中拜佛烧香。
杨玥见宫中贵人终于忘了母亲闹出的笑话,陪坐了大半天的她、这才顾上自己酸痛的腰背,没惊动旁人、悄悄退了出来。
到了歇脚的帷帐内,杨玥问跟着前来的罗氏和杨琬,道,“那同窗家的妹妹,到底是谁?”
她记得杨琬提起过那家女娘个个美若天仙,有一个配了新科进士尚不算,竟还有一个配了沈家?
谁料罗氏压根没听懂,只狠狠瞪了杨琬一眼,骂道,“还不是这个没分寸的自作主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