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兴趣?”徐有财沉思片刻,
陆先生给出的折扣在市价基础上少了百分之一二,可谓拿捏得刚刚好!
“只要陆先生开口,我肯定有兴趣。”
徐有财心里明白,自己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毕竟连贵兴叔的面子都被人家无视了?
陆文东点点头:“你每促成一笔生意,我可以给你提成千分之五。” 这份收入自然比徐有财单干时赚得多,但跟着陆文东干,机会和平台完全不同。
举例来说,徐有财自己折腾了三年,到现在最大的单子不过一千万。 并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没有强大的背景撑腰,外面的大资本不敢轻易投进来。
就像陆文东一样,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为洪兴的这几个人服务。 没办法,谁让他这块招牌还不够响亮,外界的人不相信他!
如今可不一样了,陆文东已经是洪兴名副其实的老大,只要他透露一点风声,不知道有多少钱会主动找上门。
不过陆文东也不是来者不拒,那样显得不够专业,也会让人觉得太贪婪。 所以他现在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继续依赖基哥他们拉业务,而他只抽两成;
另一种,则是要依靠像徐有财这样的业内高手来募集资金。
何大成忍不住问:“陆先生,能不能多给点?” 陆文东不禁笑了。
“痴线!”
徐有财立刻骂道:“你到底懂不懂啊,蠢货?” “千分之五已经是很够意思了。”
徐有财毕竟是行内人,他知道陆文东给的条件已经相当优厚,于是马上说道:“陆先生,这傻小子不懂事,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我做。”
陆文东点头,然后唤来一名心腹:“这是赵三,以后这类事情就由你们对接。” “要是资金数额巨大……”
陆文东略作思索后开口道:“单笔金额超过一个亿的事情,经过赵三确认后,可以带他们来找我。”
“明白了,明白了。”
徐有财又急切地说:“陆先生,就是……我要怎样才能让别人信服我是为您效力呢?” 他需要一个名头!
名不正则言不顺! 口头承诺显然不足以让人相信徐有财是为陆文东办事。
陆文东浅浅一笑:“你进门时看到了什么?” 这是在测试他的观察能力啊!
徐有财脱口而出:“仁孝堂慈善基金会!”
他拍腿感慨道:“陆先生,没想到您已做到这般境地。” 徐有财内心又惊又喜,
他曾听闻,慈善基金是最理想的洗钱工具,可惜自身财力不足,平台有限,只能干着急!
“我会聘任你担任仁孝堂慈善基金会的常务理事。” 所谓常务理事,类似于传统的值理,源自港岛历史最悠久的东华三院、九龙乐善堂等慈善机构。 为了吸引更多本地富豪捐款,东华三院推出了值理制度,规定每年在港岛慷慨解囊的富商将被授予值理身份。 因东华三院在华人社会中的影响力巨大,成为值理不仅意味着获得尊敬,还能提升社会地位!
因此,许多有钱人都愿意慷慨解囊。 长此以往,其他慈善机构纷纷效仿。
陆文东继续说道:“过些日子,仁孝堂旗下的惜食堂将在西营盘地区向孤寡老人和流浪者分发食物,届时你可以随我去。”
“会有记者到场报道。” 徐有财深感佩服,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陆先生行事果然滴水不漏!
自己究竟为何头脑发热,竟派何大成去处理事务?
仅凭刚才陆文东的操作,既合情又合理,还合法,意义非凡! 比如说,
徐有财若有所思地想着,日后若有人质疑他能否代表陆文东时,只需亮出他当年作为理事的名片,再展示自己与陆文东一起吃饭的照片,这就足够说明一切了。更为巧妙的是,一旦事情出了岔子,也完全不必牵连到陆文东。毕竟,大家不过是行善罢了,都是因善缘相识。这中间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和陆文东毫无关系。徐有财越想越觉得佩服,简直不可思议:“陆先生,我一定全力以赴。”他转头看向赵三:“三哥,往后还请您多多提携。”
待双方商定了一些细节后,徐有财终于带着何大成离开。何大成一路上满腹疑问,在车上忍不住发问:“老大,就连0.5个点的分成你也愿意干?”“怎么听着像是占了大便宜似的?”徐有财拍拍他的肩膀:“傻小子。”
徐有财擦了擦额头的汗:“你不懂陆先生的厉害,他早就把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他继续解释道:“别嫌钱少,其实我们的成本也在下降。”比如,“交际费、通道费、运输费、安保费等,以后都不用我们操心了。”“咱们只要负责揽活儿就行了,懂了吗?”
何大成眨巴着眼睛,依旧一头雾水。徐有财忍不住敲了敲他的脑袋:“平时让你多看点书,结果全都长到肌肉里去了。”
何大成有些委屈:“老大,我要是喜欢看书,还出来混什么呢?当个律师不是挺好的?”徐有财瞪了他一眼:“你能当律师,那我岂不是能当老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