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赏赐的全部都是两人绝对用得上也应该有的。
永明帝的赏赐说完,君后开口:“即日起,瑞郡郎与宜兰县主持牌可随时进宫,无需递牌等候通传。”
卓金抬着托盘走到邵云安的面前,托盘上放着两枚入宫腰牌。
邵云安跪下双手接过。
君后接着说:“忠勇世子与蒋沫熙入国子监,此事还需老帝师亲自打点。”
“老臣谨遵千岁懿旨。”
“宜兰县主每日入宫学习宫规礼仪。还烦请老帝师寻合适之人教导宜兰县主女学。”
“老臣会速办。”
邵云安震惊(喜)之余,还有点懵。
那个什么“辅国郡郎”是什么官职?
还有君后给他和妮子的这两块可随时进宫的腰牌的意义他也不是十分明了。
最令邵云安意外是穷得叮当响的皇上竟然赏赐了他们这么多东西!
别的不说,三座玉矿就是绝对的大手笔。
邵云安是真的没想到永明帝会赏赐他们这些。
他以为对方赏赐点田地金银,最多给王石井一个官职就很不错了。
邵云安在心里唾弃自己,他小看了这位国家君主的大气!
君后笑着对邵云安说:“快起来吧。忠勇侯的府邸你想选在哪里?”
邵云安打了个激灵,腰牌一收,他站起来就说:“皇上,千岁,这赏赐太重了,草民不能收!”
王石井也紧跟着说:“草民献上仙果为的不是皇上与千岁的重赏,还请皇上与千岁收回。”
说着就要跪。
永明帝抬手制止王石井下跪的动作,说:“你二人的赏赐朕还觉得可以再多一些。
你二人现已有了身份,不要再自称‘草民’了。”
邵云安猛摇头:“皇上,真的太多了。”
“圣旨已下,莫要说了。”
永明帝摆了下手。
一位官员上前一步说:“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二人献上仙果乃是本份,臣也觉得赏赐实在是过于厚重了。”
君后淡淡一笑:“诸位卿家谁若能送上此仙果,皇上也会如此重赏。”
“千岁……”
永明帝打断他:“朕说过,谁能治好千岁的病朕赏他国公之位。
朕已是减了赏赐,你们当朕的金口是可以随便开的?”
翁老帝师:“皇上重赏无可厚非。相比之皇上与千岁的安康,这些都不过是虚名与身外之物。
皇上与千岁的安康是任何重赏都难以换来的。
老臣觉得皇上的赏赐,正正好。”
罗荣王:“臣也觉得皇上的赏赐正正好。”
有他们两个人带头,很多官员都纷纷附和正正好。
那些还想反驳的官员在几个人的眼色下忍了回去。
翁老帝师和罗荣王可不是昧着良心这么说。
在平均年龄三四十的当下,永明帝和君后吃下仙果后的变化不说是成仙,长命百岁那是肯定没问题。
几十年的寿命又岂是这些身外之物可以轻易换到的,更不要说对君后而言更是续命了!
邵云安这时候道:“皇上与千岁的赏赐,臣受之有愧。臣夫夫二人做的也是很多人都会做的。”
邵云安躬身作揖,
“千岁创办‘救助基金’心怀天下万民,臣自愧不如。
臣一不能上阵杀敌,二不能为皇上治国分忧。
这些赏赐臣夫夫二人收下了,但还请皇上与千岁也能收下臣夫夫二人为国为君的一份心意。”
王石井跟着作揖行礼,很有默契地接话:“臣愿捐白银三万两于‘救助基金’。”
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嘶嘶嘶,更是有人嘶出了声。
代老将军立刻配合地问:“千岁,不知这‘救助基金’所指为何?”
君后把救助基金是什么解释了一遍,自然就不好提是邵云安的建议。
不过君后说了王石井和邵云安先前就已捐过3万两银给“救助基金”。
那笔巨款已变成了军需粮草送去了“虎行关”与“哭夜关”。
在君后说完后,代老将军马上高呼“万岁、千岁”,并道:
“老臣为我朝将士,为我大燕百姓谢千岁恩!老臣愿捐白银千两,粮草百石!”
翁老帝师和罗荣王也立马跟上,翁老帝师:“老臣也捐白银千两、粮草百石!”
罗荣王:“臣也捐白银千两!粮草百石!”
邵云安加了把柴:“王爷、老帝师和老将军大义!
臣愿再出白银千两修建‘功德碑’,让后世万民都知道皇上、千岁如何心系天下百姓。
让后世百姓们也都知道王爷、老帝师和老将军的义举!”
永明帝高兴地一拍桌:“大善!大善!‘功德碑’上更不能少了你二人的功绩!”
其他人面面相觑,景凌侯作揖:“臣愿捐白银千两,粮草千石,粗布百匹!”
平安侯作揖:“臣捐白银千两,粮草千石,粗布百匹,灯油百坛!”
马上,其他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纷纷表示要捐银、捐粮、捐物给“救助基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