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路,小周不再总想着用铁钉子。遇到松软的土地,他会主动找海爷要木钉子;遇到硬邦邦的冻土,才会用铁钉子。他还学着海爷的样子,在木钉子上刻小槽,虽然刻得歪歪扭扭,可海爷见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
商队走到草原的时候,遇到了一群牧民。牧民们看到商队的帐篷,都围过来看。当他们看到海爷的木钉子时,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你们用木钉子?”一个老牧民问,“现在很少有人用这个了,都用铁钉子。”
“木钉子好,”海爷说,“草原的地嫩,木钉子拔了不留坑,不耽误长草。”
老牧民听了,连连点头:“说得对!我们以前也用木钉子,后来有了铁钉子,觉得省劲儿,就不用了。可这几年,草原上的草越来越少,有时候拔了铁钉子,地上的坑好久都长不出草。”他看着海爷的木钉子,眼神里满是敬佩,“还是老法子好,能给土地留余地。”
小周站在旁边,听着老牧民的话,心里更明白了。海爷守着的不是木钉子,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得给别人留余地,给土地留余地,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商队离开草原的时候,老牧民送给海爷一把新的刨子,说:“以后削木钉子,用这个更顺手。”海爷接过刨子,笑着道谢。小周看着海爷手里的刨子,又看了看自己腰间的布囊——里面装着几根自己削的木钉子,虽然不好看,可他觉得,这是他这次旅途最大的收获。
回程的时候,戈壁的风还是那么大,可商队的帐篷却比来时稳多了。小周有时候会和海爷一起,坐在帐篷门口,削木钉子。月光洒在木头上,泛着柔和的光,海爷的手指在木头上划过,刻出三道浅浅的槽,像给木头刻上了生命的印记。
“海爷,您说以后我们还会用木钉子吗?”小周问。
海爷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月光照在他的皱纹里,显得格外温和。“会的,”他说,“只要还有人记得,要给土地留余地,木钉子就不会消失。”
小周点点头,低头继续削木钉子。他手里的刨子轻轻刮过木头,发出“沙沙”的声音,和远处骆驼的呼吸声、风吹过帐篷的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他知道,这木钉子不仅会跟着商队走下去,还会跟着他走下去,提醒他不管走多远,都别忘了给土地留余地,给生活留余地。
等商队回到镇上的时候,小周把自己削的木钉子送给了掌柜。掌柜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木钉子,又听小周说了草原上的事,忍不住笑了:“没想到这木钉子还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商队出去,铁钉子和木钉子都带着,该用哪个用哪个。”
小周听了,心里乐开了花。他跑到海爷的住处,把掌柜的话告诉了海爷。海爷正在院子里削木钉子,听了之后,只是笑着点了点头,手里的刨子继续在木头上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木纹。
阳光洒在院子里,照在木钉子上,泛着温暖的光。小周看着海爷的背影,突然觉得,这木钉子就像海爷一样,看着普通,却藏着最珍贵的道理——守住初心,给万物留余地,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民富商苏半城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