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后,不知心理作用还是药效显着,朱元璋的脸色明显好转,不适感也逐渐减轻。
“父皇感觉好些了吗?”
朱松松了口气,连忙问道。
海上若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朕无碍了。”
朱元璋感觉好许多,淡淡摆手。
“没事就好。”
“晕船药我这儿还有,您早晚服用一粒,应无大碍。”
朱松再次叮嘱。
“好,朕知晓了。”
朱元璋点头,未再固执。
真正置身于茫茫大海,他才体会到海的壮阔与汹涌。
海面的颠簸,与内陆江河截然不同。
“难怪往昔曾试图东渡攻东瀛,最终数十万大军葬身海底。”
“那帮在草原上驰骋如风,但在海上,却成了旱鸭子。”
朱元璋立于甲板,感受着海浪拍打船身的节奏,不禁感叹。
“今晚早些歇息吧,夜色漆黑,视物不清。”朱松跟在他身后,苦笑提醒。
他没料到,老爷子晕船稍缓,竟又跑到甲板上来了。
若一个不稳,跌入海中如何是好?这艘两千吨的蒸汽机战船,在波涛中摇晃颇为明显。
若吨位再增几倍,乃至万吨,摇晃定会减轻,除非遭遇极端风浪。
但目前,也只能如此了。
待征服东瀛,再在沿海建大型港口与船厂,打造更大吨位的蒸汽机船。
“我无妨,甲板上吹吹风,反倒舒服许多。”
迎着带咸湿气息的海风,朱元璋精神了不少。
朱松见状,也不好再言。
或许因首次出海,朱元璋晕船缓解后,显得格外兴奋。
人们对的情感,总是既恐惧又向往,这两种状态极端而并存。
朱松理解这种矛盾心理。
即便后世,大自然的力量依旧非人力所能轻易掌控。
“大海彼岸,有更广袤的大陆,等大明去征服。”朱松望向太平洋一侧,缓缓说道。
只要朱松能率先在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比哥伦布更早一步踏上那片未知之地,历史的轨迹便能被彻底改写,确保某个未来的超级强国不会崛起!
“我现在终于明白,你为何说大明的未来在海上。”
“相比大海,征服陆地简直易如反掌。”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
长久以来,他的目光局限于西方的漠北大草原,忽视了海洋的广阔与重要。
这是时代的限制所致。
但如今,一切都将因朱松而改变。
大海的未来,将由大明来主宰。
父子俩在甲板上感慨一番后,朱元璋心满意足地回舱休息。
次日清晨,当太阳初升,父子俩再次踏上甲板。
望着海平线上缓缓升起的红日,朱元璋心中涌起异样的情感。
朱松曾誓言要让大明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那时的朱元璋还未深切感受到这句话的重量。
此刻,站在甲板上,凝视着朝阳,他终于理解了朱松的壮志。
穿越前,朱元璋无法想象他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整个世界竟是如此,而大明在其中显得如此渺小。
“何时能抵达北山?”朱元璋站在船头,语气中难掩兴奋。
“快的话,明天中午就能到达。”朱松笑答。
“我们直接去东瀛,北山就不停留了。
等踏上东瀛,再好好休息。”朱元璋的语气坚定无疑。
身为,亲征之事,岂有退缩之理!
昨夜,朱松建言,可先驻北山,待汉中水师东瀛建功后再进。
彼时,朱元璋未置可否,而今晨,心意已决!
往昔征伐西域、漠北,朱元璋亦未曾退居幕后!
加之老九护驾,朱元璋自是无所畏惧!
“父皇既决,儿自遵从!”
朱松虽无奈,终点头应允。
其本意乃虑及父皇年迈,不欲其过劳。
至于安危,朱松毫不担心,若有人能在其眼皮底下伤父,那将是天下大笑柄!
六艘蒸汽战舰,不足两日,已至北山海域!
遥望之下,朱松与朱元璋借望远镜,见汉中水师十五艘战舰!
加之此行六艘,共计二十一艘,兵力直逼三万六千!
此行六千护卫,主保朱元璋,或参与陆战,海战则由三万水师担纲,无需其劳心!
秦武、郑和,闻讯已候十数日,见状即刻认出朱松船队!
两队迅速合流,秦、郑二人亦登朱松、朱元璋之舰。
“拜见陛下,汉王!”
众将见朱松、朱元璋,面露振奋。
众人原以为此役攻东瀛,二人或不至,未料朱元璋仍决意亲征!
帝与王亲临,士气大增无疑!
“汝乃马和?”
朱元璋审视眼前略显陌生的青年,目中闪过一丝讶异!
若非知其阉人身份,单凭气势,难以窥破其秘!
“陛下,微臣已被汉王殿下赐名郑和!”郑和连忙回答。
“郑和!”
“真是个好名字!”
“今后你便称作郑和吧!”
“此番若能战胜东瀛,归来之时,朕便依老九之言,赐予你爵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