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三小时前的数据,现在情况变了。”杜志远将备用的暖宝宝塞进他们手里,“别问了,想活命就跟上!”
就在这时,地面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杜志远脸色大变:“不好,是雪崩前兆!快!”他一把将林薇推出帐篷,“所有人抓稳安全绳,跟着我跑!”
风雪中,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雪蜥蜴”的方向狂奔。身后,远处的山脊线传来沉闷的轰鸣,像天空在低吼。杜志远回头望去,只见一道巨大的白色雪墙正从主峰西侧倾泻而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吞噬着山体,所过之处,冰岩碎裂,雪雾冲天。
“快上车!”杜志远将最后一名队员推上“雪蜥蜴”,自己跳上驾驶座,猛踩油门。车辆咆哮着冲下山坡,身后的雪崩气浪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拍打着车身,掀起漫天雪雾。林薇透过车窗,惊恐地看着那道白色巨墙追着他们狂奔,直到“雪蜥蜴”冲下一个缓坡,雪崩的轰鸣才渐渐远去。
“我们……我们活下来了?”一个女生哽咽着说。
杜志远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回头看了看惊魂未定的登山队员们:“暂时安全了,但我们得尽快赶到避险山洞。”他看了一眼车载GPS,曲松村方向的信号显示,小王带领的物资队已经在村口的山谷两侧布设了三层防风网,并挖掘了导流沟。
当“雪蜥蜴”驶进曲松村时,村口的古柏已经被积雪压弯了枝条。避险山洞里灯火通明,村民们围坐在火堆旁,看到杜志远带着登山队回来,顿时响起一片欢呼。村支书端来热腾腾的酥油茶:“杜队长,你们可算回来了!山神保佑,雪崩没有冲到村子。”
杜志远喝了一口酥油茶,暖意瞬间传遍全身。他走到洞口,望着外面肆虐的暴风雪,心中却没有丝毫松懈。根据气象局的最新数据,这场暴雪将持续到明天中午,而他们布设的防风网能否抵挡住后续可能发生的小型雪崩,还是个未知数。
“小王,防风网的情况怎么样?”杜志远通过对讲机问道。
“杜队,三层防风网都已固定完毕,导流沟也挖好了。”小王的声音带着疲惫,“不过刚才第一次雪崩的冲击力太强,最外层的防风网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破损,我们正在加固。”
“注意安全,让队员们轮流休息,别硬撑。”杜志远叮嘱道。挂掉对讲机,他看到林薇正站在火堆旁,看着墙上挂着的曲松村地形图。
“在想什么?”杜志远走过去问道。
林薇转过身,脸上带着愧疚:“杜队长,这次是我们考虑不周,没有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事,年轻人总会犯点错。”杜志远笑了笑,“不过你刚才看地图很专注,发现什么了?”
“我在想,”林薇指着地图上村子西北侧的山脊线,“这里的地形很特殊,山脊呈喇叭口状,一旦发生雪崩,雪流很容易顺着山谷冲向村子。虽然你们布设了防风网,但如果能在山脊线的狭窄处做些文章,也许能进一步分散雪崩的冲击力。”
杜志远眼睛一亮,拿起手电筒照在地图上:“你是说,在‘一线天’那个位置?”
“对!”林薇点头,“那里是山脊线最窄的地方,两侧都是陡峭的岩壁。如果能在那里设置一些混凝土墩作为缓冲,再配合防风网,说不定能把雪崩的雪流引导到两侧的导流沟里。”
这个想法很大胆,但也很有道理。杜志远立刻召集队员们商议。小王皱着眉头说:“杜队,‘一线天’海拔5000米,现在暴风雪这么大,上去施工太危险了。”
“但这是保护村子的最好办法。”杜志远看着洞口外的风雪,“我们不能只靠被动防御。林薇,你详细说说你的方案。”
半小时后,杜志远制定了一个紧急施工计划:利用“雪蜥蜴”运输预制好的混凝土墩,在“一线天”狭窄处每隔50米放置一个,形成一道缓冲带。同时,用钢钎将防风网固定在岩壁上,形成立体防护。
“我跟你们一起去。”林薇突然说道,“我是地质专业的,懂一些山体结构,也许能帮上忙。”
杜志远本想拒绝,但看到她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但一切行动听指挥。”
凌晨三点,暴风雪稍稍减弱,能见度提高到20米左右。杜志远带领小王、小张和林薇,驾驶“雪蜥蜴”向“一线天”进发。高原的夜晚格外寒冷,气温低至零下25度,呼出的气瞬间结成冰晶。
“一线天”果然名不虚传,两侧岩壁高耸,中间的通道仅容一辆车通过。杜志远指挥“雪蜥蜴”停在通道中央,队员们开始卸载混凝土墩。这些墩子每个重达半吨,需要用液压千斤顶才能移动。林薇打着手电筒,仔细观察着岩壁:“杜队长,这里的岩壁是花岗岩,结构很稳定,可以把钢钎打进去固定防风网。”
小王拿出液压锤,“咚咚咚”的敲击声在山谷里回荡。钢钎深深嵌入岩壁,杜志远和小张则将防风网挂在钢钎上,用铁丝拧紧。冰冷的铁丝冻得他们手指发麻,但没有人喊一声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