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正在给大家贴暖脐贴,听见这话直起身:"我有个法子。"她从樟木箱里取出个陶罐,里面装着些黑色的膏状东西,"这是'御寒膏',用乌头、附子、肉桂熬的,涂在腰腹和后背,能抗寒。"
她示范着把药膏涂在自己的后腰,动作熟练:"这些药材都是热性的,能把寒气逼出去。我们苗族人在雪山上打猎,就靠这个抗冻。"
队员们半信半疑地照做,药膏接触皮肤的瞬间像着了火似的发烫。但奇怪的是,这种热不是灼烧感,而是慢慢渗透进肌肉里,连带着骨头缝都暖烘烘的。
"真管用!"小陈惊呼道,他之前冻得发僵的手指,此刻竟能灵活地操作仪器了,"感觉浑身都有劲儿了!"
赵衡钻进钻探机操作舱时,后腰的药膏还在持续发热。他想起王兰说的"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这些药膏不仅能保暖,更是在补养元气。在这种极端环境里,中医的整体观似乎比局部治疗更有效。
钻机终于突破最后一层冰层时,天边正泛起鱼肚白。赵衡捧着那根两米长的冰芯,忽然感觉眼眶发热。冰芯里封存着几百年前的气候信息,而他此刻的体温,正被来自苗岭的草药默默守护着。
王兰递过来块巧克力,里面夹着些褐色的粉末。"这是加了茯苓粉的,"她笑着说,"茯苓能健脾,还能安神。你们刚才太紧张了,吃点安神的。"
巧克力在嘴里慢慢融化,甜中带着淡淡的药香。赵衡看着冰芯里的气泡在阳光下闪烁,忽然觉得这场景像个隐喻——人类探索世界的勇气,始终需要来自传统的滋养。就像这冰芯离不开冰层的保护,现代科考也离不开古老智慧的支持。
五、离别的礼物
归航的那天,雪下得很大。队员们帮着苗医团队收拾东西,樟木箱里的草药已经用去大半,剩下的药渣被老岩仔细收好。
"这些药渣别扔,"他把药渣装进布袋,"埋在冰里,明年说不定能长出新的草药。"大家都笑了,知道这是玩笑话,但还是认真地把布袋系好,埋在了科考站门口的雪地里。
王兰给每个人发了个布包,里面装着各种药膏和草药。"这个是冻疮膏,回去要是复发了就用;这个是安神茶,你们肯定倒时差睡不着;还有这个..."她一项项叮嘱着,像送别远行的亲人。
赵衡摸着布包里那个小巧的银药盒,里面装着回阳丹。盒子上刻着苗绣纹样的蝴蝶,那是苗族传说中的生命象征。他忽然想起王兰说过,苗族迁徙时,总是带着药箱和银饰,因为这两样是生存的根本。
"我们会把你们的方案整理成报告,"张队长紧紧握住王兰的手,他的掌心贴着块膏药,那是为了缓解长期握仪器造成的劳损,"总部已经决定,以后所有极地科考都配备苗医和相关药材。"
王兰的眼睛亮了,像落了星光。"太好了,"她声音有些激动,"其实很多苗药都适合极端环境,比如雪莲花,在海拔五千米的地方都能生长,抗寒能力比任何植物都强。"
直升机起飞时,队员们站在雪地里挥手。赵衡看见王兰把一个芦笙挂在了科考站的屋檐下,红色的布条在风雪中飘扬,像一面小小的旗帜。
飞机穿越云层时,他打开那个布包,草药的香气漫进机舱。阳光透过舷窗照进来,在药包上投下光斑,那些干枯的叶片仿佛在光影里重新舒展,让人想起遥远的苗岭——那里有吊脚楼,有芦笙舞,有世代相传的药方,此刻这些都化作冰原上的药香,守护着探索世界的人们。
极昼再次来临时,新一批科考队员发现,科考站的角落里多了个樟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各种草药,最上面放着本手写的苗医手册,扉页上画着朵雪莲花,旁边用苗汉双语写着:万物有灵,药石有情。
冰原上的风还在呼啸,但那缕来自苗岭的药香,已经成了极地科考队员最安心的慰藉。就像苗族先民在迁徙路上从未放弃过草药,这些在冰原上生长的健康智慧,也终将随着科考队员的脚步,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医圣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