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苗寨:药香漫过民宿窗
陈雨踩下刹车时,仪表盘显示海拔已经超过八百米。窗外的云雾像被风吹散的棉絮,贴着青瓦木楼的檐角流动,“云上苗寨”的木牌挂在老枫树下,红绸带在风里飘出细碎的声响。这是她第三次在旅游平台刷到这家民宿,评论区里清一色的“药浴解乏”“草药课有趣”,让她在连续加班半个月后,果断订了三天两夜的行程。
推开民宿木门的瞬间,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扑面而来。老板娘阿依穿着靛蓝蜡染围裙,手里正攥着一把新鲜的艾蒿,见她进来,笑着把艾蒿放进墙角的竹篮:“姑娘是陈雨吧?药浴水已经烧上了,等你放好行李就能用。”陈雨愣了愣,她没提前说抵达时间,阿依却像算好似的,指了指竹篮里的草药:“早上刚去后山采的,有艾蒿、透骨香,还有点土茯苓,专门给赶路的客人配的,能解乏。”
二楼的房间带着个小露台,竹编的桌椅旁摆着一盆薄荷,风一吹,清凉的气息裹着远处稻田的清香飘进来。陈雨刚把行李箱放好,就听见楼下传来轻微的捣药声。她趴在栏杆上往下看,只见院子里的石臼旁,坐着位穿青色对襟衫的老人,手里的木杵一下下捶打着草药,石臼里的草药渐渐变成细碎的绿末,香气也愈发浓郁。
“那是我阿爸,寨里的苗医。”阿依端着一壶茶走上楼,把茶杯递给陈雨,“他在给晚上的药浴准备药包。我们家的药浴不掺现成的粉末,都是当天采、当天捣,客人要泡的时候再用纱布包好,放进滚水里煮半个时辰,这样药效才足。”陈雨抿了口茶,舌尖先是微苦,随后泛起清甜,阿依笑着说:“这是金银花和淡竹叶泡的,夏天喝着败火,等下泡药浴前喝一杯,能帮着身体吸收药效。”
傍晚的药浴在一楼的耳房里,木桶里的水泛着浅绿的色泽,水面漂浮着几片新鲜的紫苏叶。陈雨把脚伸进去,温热的水裹着草木香漫过脚踝,旅途的疲惫像是被水流悄悄带走。阿依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块干净的毛巾:“泡的时候要是觉得闷,就掀开点木桶盖。这药浴能泡二十分钟,泡完别马上吹风,在房间里歇会儿,晚上准能睡个好觉。”
陈雨靠在木桶边缘,听着窗外的虫鸣,鼻尖萦绕着草药的香气。她想起前半个月在办公室里,凌晨两点还盯着电脑改方案,颈椎疼得抬不起头,连睡觉都要靠褪黑素。可此刻,温热的水顺着肩膀往下流,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起来。
第二天清晨,陈雨是被院子里的说话声吵醒的。她揉着眼睛走到露台,看见阿依的父亲正领着五六个客人站在花坛旁,手里举着一株开着小白花的植物:“这是鱼腥草,你们城里叫折耳根,既能当菜吃,又能入药。夏天上火了,挖点根凉拌,或者煮水喝,都能清热。”客人们围在旁边,有人拿着手机拍照,有人伸手轻轻碰了碰叶子,陈雨也忍不住下楼凑了过去。
“阿公,这鱼腥草的叶子能吃吗?”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姑娘问。老人笑着点头,掐下一片叶子递过去:“你尝尝,有点涩,但是败火。我们寨里人夏天常拿它煮凉茶,要是不小心被蚊虫咬了,揉碎了敷在包上,还能止痒。”姑娘犹豫着咬了一小口,皱了皱眉,又笑着说:“真的有点涩,不过比我在城里吃的折耳根根儿,味道淡一些。”
陈雨跟着他们在院子里转了一圈,老人又指认了薄荷、紫苏、金银花,每介绍一种草药,都要讲清楚它的用法。走到墙角的紫苏丛旁,老人蹲下身,摘了几片叶子:“这个紫苏,你们煮鱼的时候放几片,能去腥味,还能散寒。要是淋了雨,回家用紫苏叶煮水喝,发发汗,就不容易感冒。”他把叶子分给客人们,陈雨捏着一片放在鼻尖闻了闻,熟悉的香气让她想起小时候,妈妈煮鱼时总会放几片紫苏,那味道是她童年里最温暖的记忆。
中午吃饭时,餐桌上多了一道凉拌鱼腥草,还有一盘紫苏煎蛋。阿依笑着说:“这都是早上阿爸教你们认的草药,试试味道怎么样。”陈雨夹了一筷子凉拌鱼腥草,醋和辣椒的香味盖过了涩味,嚼起来脆生生的。坐在她对面的情侣吃得津津有味,男生说:“昨天泡完药浴,我好久没睡得那么香了,今天听阿公讲草药,又学会了好多小妙招,回去我也要在阳台种点薄荷和紫苏。”
下午,阿依提议带客人们去后山采草药。沿着石板路往上走,两旁的树林里随处可见熟悉的草药。老人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停下来,指着藏在草丛里的草药:“你们看,这是透骨香,叶子有点像松针,根能入药,泡药浴的时候放进去,能缓解关节疼。”他小心地挖起一株,递给身边的客人:“别挖太狠,留着根,明年还能长。我们寨里人采草药,都讲究‘采大留小,采上留下’,不能断了念想。”
陈雨跟着他们挖了几株薄荷和紫苏,放进阿依准备的竹篮里。走到半山腰时,她看见远处的稻田里,几个村民正在劳作,风吹过稻田,掀起金色的波浪。老人指着稻田旁的小溪:“那溪水里的鹅卵石,晒热了敷在腰上,能缓解腰疼。我们寨里的老人,要是腰不舒服,就去捡几块鹅卵石,晒热了敷,比吃药还管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