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站在她身旁,沉默片刻后缓缓点头:“那就从我们开始。”
沈逸调出硬盘中“共鸣引擎”的历史运行记录,一行行数据如同冰冷的档案,在屏幕上滚动。
他看到,过去十年间,宁州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社会事件背后,都有“共鸣引擎”参与干预的痕迹。
从校园霸凌引发的学生自杀案,到网络暴力导致的公众情绪失控;从某次突发性群体恐慌事件,到一起看似偶然的官员贪腐举报……
每一桩,每一件,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某种精心设计的心理实验。
沈逸的手指微微收紧,眼中寒光一闪:“这不仅仅是犯罪组织,它是……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心理战争。”
李锐在一旁低声骂了一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操控人心?还是……筛选人类?”
“都不是。”林悦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悲悯,“他们在寻找‘理想样本’。”
她指向屏幕中一组不断更新的数据模型:“这个系统模拟了成千上万种心理状态,试图找到一个能真正承受极端压力、保持独立思考和共情能力的人格模板。”
沈逸猛地抬头看向她。
“换句话说,”林悦缓缓道,“他们在寻找‘不会被系统控制’的人。”
空气仿佛凝固。
良久,沈逸低声重复:“不会被系统控制的人。”
林悦点点头:“我母亲当年就是其中之一。她选择了退出,而不是服从。”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更多的是释然。
“所以,她才会对我说那句话。”
沈逸的目光落在她的侧脸上,那张脸在微弱的蓝光下显得格外清冷,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
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林悦总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候冷静下来,为什么会执着于每一个案件背后的动机与情感。
因为她早已知道,真相从来不只是谁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
“你想怎么做?”他问。
林悦转头看他,嘴角扬起一抹苦笑:“既然我们已经被选中成为新的样本,那就让我们来证明,系统无法决定我们的结局。”
她说完,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备份硬盘中的关键数据,并启动了服务器自毁程序。
倒计时开始——
59秒
林悦迅速将一段自己编写的新指令代码输入核心逻辑模块。
这段代码是她在数日研究“共鸣引擎”结构后,结合心理学原理与认知行为模型所设计的一套反向反馈机制。
它不会摧毁系统,而是会引导系统学习“真正的共情”。
也就是林悦母亲所说的理念:
> “不是理解他人,而是选择不被他人定义。”
10秒
李锐看着两人,忍不住问道:“你们到底做了什么?”
沈逸没有回答,只是紧紧盯着屏幕。
林悦按下最终确认键。
“新样本确认:林悦 & 沈逸。”
“系统重启中……”
轰——!
伴随着一阵低沉的爆炸声,服务器机房内火光冲天,数据彻底焚毁。
但与此同时,一道加密信号悄然从备用通道中传出,穿越城市夜空,潜入未知的深网。
林悦闭上眼,感受着心跳与火焰的节奏共振。
警局地下室的空气中还残留着电子烧毁后的焦味。
林悦的手指微微发颤,却仍紧紧攥着那枚残存的数据芯片——那是她母亲最后留下的密码之一。
沈逸站在她身旁,目光沉静,仿佛在等待风暴过去。
“证据都在这里。”他低声说,“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见。”
两人回到宁州警局已是凌晨三点。
值班室灯光昏黄,几个疲惫的警察抬头看了他们一眼,又默默低下头。
林悦将备份数据上传至内部加密系统,随后和沈逸一同前往市局局长办公室。
局长看着屏幕上那一串串触目惊心的代码分析报告,脸色逐渐苍白:“你们确定这些……是真实存在的?”
“‘共鸣引擎’不仅模拟人格模型,更试图操控高敏感人群的心理决策。”林悦声音平静而坚定,“它利用共情作为武器,筛选出最易被引导的人,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重塑他们的思维路径。”
“这已经不是实验了。”局长喃喃道,“这是精神控制。”
“如果高层牵涉其中,调查恐怕会停滞不前。”沈逸缓缓开口,“我们不能坐等结果。”
林悦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眼中浮现出一丝疲惫,却又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明。
“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起点。”她说。
第二天清晨,一封辞职申请摆上了市局局长的办公桌。
沈逸的辞职理由只有八个字:“照顾家人与重建生活。”
他没有向任何人解释更多。
李锐接过反恐心理支援小组负责人的任命书时,眼神复杂地看向沈逸。
“你真的打算离开?”他问。
沈逸点点头,语气平稳:“我不再是为了复仇活着,我要为了她们而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