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从港岛回来后也没什么事情了,该放假的都放了假。
现在也只有商场和科技馆没有关门了。
刘旭今天上午去商场逛了一圈,可是没发现那种临近年关抢购物资的场景,人流量与平时比起来反而有些不足,这让他有些奇怪,不过也并没有问什么,可能其他的市场货物都比较充足的原因吧。
逛了一圈后,刘旭回到了办公室里。
刘旭没什么事做,就来到了休闲区这里,这时周泽洋看到刘旭的举动后,赶忙将这两天的报纸拿了过来,然后又去拿了刘旭常用的那套茶具过来。
看着忙前忙后的周泽洋刘说道:
“泽洋,你去把张顺也叫过来。”
张顺现在一般没事儿的时候都跟警卫排混在一块儿玩,他们有一间办公室,一间休息室,刘旭一般不出去的时候,警卫排都在这里呆着。
周泽洋过去叫了一声,张顺就跟着过来了。
刘旭喝了一口茶后说道:
“你们两个干脆早点放假吧,我应该是没事了,即便出去也有警卫排在。”
“真的?那我就先回去了,刘先生。”
张顺听了后,眼前一亮,立刻高兴的说道。
“哦,我就算了吧,家里也没什么事儿,我在这儿多少还能帮您倒个茶不是。”
“呵呵,那行吧,由你吧。对了,顺子,你顺便去一趟老袁那里,让他有时间过来一趟。”
“好的,刘先生。”
张顺走了后,周平走了上来:
“小刘啊,你看看,这是一份咱们集团里的家庭比较困难的职工名单,是工会那边统计摸底后的结果。”
“什么?以咱们集团的收入怎么还会有家庭困难的可能。”
“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你看就比如这个叫王富贵的玻璃厂职工,家里老爹在八年前战乱死了,结果老娘眼睛哭瞎了,由于他们算是近亲结婚,家里老大、老二天生残疾,老三倒是身体健全,可是那智力就跟个小孩一样,他是最小的,也是唯一正常的。”
刘旭听着听着就张大了嘴巴,他算是明白了,哎.....刘旭也不得不感叹老天的不公,这不就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吗。
“老周别卖关子,有什么想法你直说就是。”
“是这样,我年其他那些个国营厂子过年,做领导的都会带些东西去困难工人家里走走,咱们是不是也该去转转啊。”
刘旭想了想说道:
“那些个人们尽型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实际问题又给人解决不了,嗯,我感觉我们不能光去看看,真正有困难的还是想办法解决才行。当然,该去看的还是要去的,而且范围要扩大,把那些劳动模范、先进个人都纳入进来。”
“让工会的人过年陪同,有问题的他们要提前做好工作,到时候该怎么解决,提前给要去的领导交待好,既去看望就是要给人解决问题的,到时候当场宣布出来多好。”
周平听了一拍大腿,呵呵笑道:
“好好,这个好,我也是觉得光带点东西去看看有点说不过去。”
“嗯呵呵,这其实也不怪他们,国营单位厂长的权限没有那么大,他们可不像咱们,有事儿了咱们几个一商量就能拍板定下来,他们得层层打报告审批,再说这种为了个人的事儿动用大资金的话,那不是损害国家的利益吗,上边的人也不会批的。”
听到刘旭的话后,周平也是叹了一口气,哪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对了,老周,我刚才去商场转了一圈,怎么感觉到年底了,反而人流量还没有平时大呢?”
“噢,你说这事儿啊。”
“嗨,这事儿有点挺无奈的,你没看这几天报纸吗?”
刘旭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情况,怎么跟报纸扯上关系了。
“这不是前段时间京城成立了个一个节约检查委员会吗,我看报纸上的意思主要是针对各机关或企业的节约和反腐败工作,可谁知道到了地方上就成了全民性质的节约了。”
“你再看看本地的报纸,上面号召大家要节约,能省则省,不该买的就不要花钱。唉......”
“什么?还有这事儿?这不是胡闹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旭也没心思跟周平聊天了,把他打发走以后,让周泽洋把老周说的报纸找了出来。
原来是他这几天去港岛时发生的事,怪不得他不清楚呢。
看完后,刘旭也是无语了,这人们是怎么理解的,而且对社会上最起码的经济运转一点都不懂,节约怎么可以和消费挂钩呢?
虽然后节约是美德,是应该提倡,但节约绝不等于号召老百姓不消费,如果都这么做,那么多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都卖给谁去?工厂、店铺的商品不能产生价值,国家又怎么收税?
刘旭感觉只要不是浪费,合理的消费还是必要的,因为国家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民间进出口活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全靠内部需求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让这些假和尚把经念歪了,那就麻烦大了,必须要把这种观念纠正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