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的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城头时,封锁全城的军队已经如潮水般悄然退去,仿佛昨夜那场肃杀的军事演习只是一场幻梦。
但城中百姓和工匠们,却从空气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百骑司的便衣多了,巡逻的驻军眼神更锐利了,而城中那几家最大的胡商酒肆和钱庄,却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只留下被官府贴上的封条,在晨风中萧瑟作响。
人人都在私下议论,却又不敢高声。他们只知道,那位坐镇马邑的太子殿下,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几颗藏在米仓里的毒钉子,给干干净净地拔了出去。
驻军大营内,李承乾正在嘉奖此次行动的有功之臣。那三名被他当作诱饵的匠人,此刻正一脸惶恐地跪在地上。
“都起来吧。”李承乾的声音很温和,“此次揪出草原狼,你们三人,功不可没。”
三人闻言,顿时愣住了,面面相觑,但随之,心中火热,满眼都是......忠诚。
“你们的忠心,孤看在眼里。你们的家人,孤也已派人妥善安置。”李承乾走到他们面前,亲自将他们扶起,“从今日起,你们便是格物院甲字三号炉的副总工,每人赏钱五百贯,良田百亩。孤只有一个要求,把你们的本事,都用在为大唐炼钢上,把嘴闭紧,把心放正。能做到吗?”
三人激动得浑身发抖,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重重地磕头道:“能!我等愿为殿下效死!”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
处理完马邑的收尾工作,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密报,也从长安送到了他的案头。信是李世民写的,没有用朱笔,而是用寻常的墨,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复杂的意味。
信上,李世民先是痛斥了突厥人的狼子野心,然后赞扬了李承乾的雷霆手段,夸他“有决断,不为妇人之仁”。但信的末尾,话锋却一转,写道:“然,高明,为君者,驭天下,当如掌中之水,过紧则流,过松则溢。诡道虽能取胜一时,非立国之本。望你好自为之。”
李承乾看着最后那句话,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他仿佛能看到自家阿耶那副既骄傲又担忧,想夸又得端着帝王架子的纠结模样。
“知道了,阿耶。”他低声自语,随手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你教你的帝王心术,我行我的阳关大道。咱们父子俩,谁也别碍着谁。
就在此时,亲卫来报,说是有“惊天动地”的宝贝要献给殿下。
李承乾挑了挑眉,心中已有了预感。
片刻后,书房的门被推开,程处默那大嗓门就先传了进来:“太子哥!俺们来啦!您要的东西,俺们给您捣鼓出来了!”
只见三个憨货,挤进了书房。他们眼神亮得吓人,仿佛立下了不世之功。程处默和尉迟宝林两人,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长条状物体,房遗爱则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脸上带着智商上的优越感。
“太子哥,您瞧好了!”程处默献宝似的,一把掀开了红布。
一柄崭新的铁锹,静静地躺在架子上。
这铁锹,与时下任何农具都不同。它的锹头,呈现出一种优美的弧度,闪烁着马邑钢独有的暗沉光泽。锹头中间略薄,四周却有一圈明显的加强包边,一看就兼顾了轻便与坚固。四尺长的锹柄,是用上好的铁木打磨而成,光滑笔直。最精妙的,是锹柄的末端,安装了一个符合人手虎口形状的“T”字形握把,正是房遗爱的设计。而锹头与锹柄的连接处,不再是粗暴的铆钉,而是一种精巧的卡榫结构,旁边还配着一个专用的扳手,显然是方便随时更换。
这柄铁锹,完美地融合了三个憨货最初的设想,又在李承乾的指点下,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再是一件粗糙的工具,而是一件充满了工业设计美感的……杀器。
“太子哥,怎么样?”尉迟宝林一脸期待地看着李承乾,“俺们三个,可是三天三夜没合眼,在格物院跟那帮老工匠一起,硬生生给磨出来的!这玩意儿,俺给它取了个威风的名字,叫‘开山碎石无敌神锋锹’!”
房遗爱则清了清嗓子,递上他手中的册子:“殿下,此乃《神锋锹制造标准与使用指南》。里面详细记录了从选材、锻压、淬火到组装的每一个步骤,以及三百六十种标准使用姿势,确保使用者能发挥其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功效。下官不才,将此法命名为‘房氏开山三十六式’。”
李承乾看着眼前这三个活宝,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拿起那柄铁锹,掂了掂分量,恰到好处。握住末端的握把,发力感也极为舒适。
“不错。”他故作严肃地点了点头,“孤很满意。”
三人顿时喜上眉梢。
“为表彰尔等之功,孤决定,特封你们三人为‘大唐皇家特级工农器具改良总署首席大宗师’,赏金各三百贯,以示嘉奖。”
“大唐皇家特级工农器具改良总署首席大宗师?”程处默咂摸着这个长得吓人的名号,虽然不知道是干啥的,但听起来就牛气冲天,顿时咧开大嘴,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谢太子哥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