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虞沉吟片刻,随即做出决断:"张勇,你立刻整理一份详细的西北形势报告,我们明日进宫面见陛下和太子;赵虎,你加强对西域商人的监视,防止他们在京城内部制造混乱。"
两人同时应命:"遵命!"
交代完事务,简虞让张勇先去休息,自己则和赵虎一起前往为张勇准备的庆功宴。宴席上,锦衣卫众将领聚集,为西北之战的胜利干杯庆祝。赵虎一如既往地成为宴会的主角,豪饮海量,讲述着各种精彩的战斗故事,引得众人欢笑连连。
简虞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欣慰。锦衣卫在他的带领下,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特务机构,逐渐发展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保卫京城安全,还是平定边疆叛乱,锦衣卫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宴席结束后,简虞独自回到书房,研究张勇带回来的地图和资料。西域诸部落的动向确实令人担忧,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南下,边境防线将面临严峻考验。
"必须做好两手准备。"简虞喃喃自语,"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卫,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危机。"
次日清晨,简虞、张勇和赵虎一同前往太子府。太子朱高炽听取了张勇的详细汇报,面色越来越凝重。
"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即禀报父皇。"太子起身道,"你们随我一同进宫。"
皇宫内,朱棣听完汇报,龙颜大怒:"好一个西域诸部!竟敢勾结我大明叛臣,意图挑起事端!"
"陛下息怒。"简虞拱手道,"眼下最要紧的是加强西北边防,防止西域部落趁机南下。"
朱棣点头:"此言有理。传旨下去,命西北各镇严加防范,增调兵力驻守要隘。同时,派使节前往西域,查明各部落的真实意图。"
简虞见机提议:"陛下,微臣以为,此次可派出两支队伍:一支公开前往,宣示朝廷威严;另一支秘密潜入,调查各部落间的真实关系和动向。"
朱棣眼前一亮:"好主意!公开使团由礼部选派,秘密行动......"他意味深长地看向简虞,"你有何人选?"
简虞没有犹豫:"赵虎勇武过人,可领一队精锐护卫公开使团;张勇机智过人,善于隐蔽行动,可率亲信秘密潜入,探查虚实。"
太子朱高炽插话道:"这样一来,指挥使大人就无人辅佐了。"
朱棣沉思片刻,随即决断:"也好,正好考验一下简爱卿独当一面的能力。就依你之计行事。"
得到皇帝的首肯,简虞立刻着手准备。接下来的几天,他与赵虎、张勇反复研究西域地形和各部落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记住,公开使团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大明的威严,警告各部落不得轻举妄动;秘密行动则要查明'黑鹰部落'的真实意图,以及他们与苍璧阁的具体联系。"简虞对两位心腹强调道。
十月初,两支队伍分别启程。赵虎身着华丽的官服,带领十名锦衣卫精锐护卫礼部使节,浩浩荡荡西出阳关;张勇则化装成西域商人,与五名精通西域语言的密探悄然离京,走小路潜入西域。
送走两位得力助手,简虞回到衙门,心中难免有些失落。这是他自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以来,第一次没有赵虎和张勇在身边辅佐。
"看来是时候锻炼一下其他人了。"简虞自语道,随即召来了几位年轻有为的锦衣卫将领,开始为他们分配任务。
正当简虞忙于重新调整锦衣卫内部结构时,朝中却因李刚案的后续处理掀起了一场风波。作为兵部尚书,李刚在朝中根基深厚,党羽众多。尽管他的罪证确凿,但有不少官员开始为他求情,甚至有人暗中质疑此案的公正性。
十月中旬,一场特别的廷议在太和殿举行,专门讨论如何处置李刚和涉案官员。简虞作为主要办案人,也被召入宫参加。
太和殿内,群臣分列两班,气氛肃穆。朱棣高坐龙椅之上,面色威严。随着内侍的高声宣召,李刚被带了上来,他面容憔悴,但眼神依然倔强。
"李刚,你可知罪?"朱棣冷声问道。
李刚跪地叩首:"臣有罪,辜负陛下信任。但臣所为,也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西北边境长期受制于西域诸部,若能通过联合部分部落,制衡其他势力,未尝不是一种策略。"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有大臣立刻出列反驳:"荒谬!勾结外敌,意图谋反,如何能称为为大明着想?"
"就是!此等大逆不道之罪,当诛九族!"又有大臣厉声道。
然而,也有一些官员表示了不同意见:"李刚虽有罪,但毕竟为朝廷效力多年,功过当酌情考虑。"
争论越来越激烈,太和殿内几乎分成了两派。朱棣面色渐渐阴沉,显然对这种情况感到不满。
就在此时,简虞出列,拱手道:"陛下,微臣有言要奏。"
朱棣点头:"简爱卿,说吧。"
简虞转身面对群臣,声音铿锵有力:"诸位大人,李刚罪证确凿,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不仅勾结西域势力,还意图借'西风计划'制造大规模动乱,危害国家安全。这绝非什么'战略考量',而是彻头彻尾的叛国行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