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晨光熹微。张旭阳、李思羽、静姝、余锋四人骑马出城,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刚出城门,便迎面撞上李元杰的西北大军。
李元杰骑着高头大马,勒住缰绳,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说道:“姐夫,你也要去汉德城任命了吗?要是有需要我的地方,随时和我说啊。” 张旭阳拨转马头,身上的披风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面扬起的旗帜。他说道:“元杰,我们要先回常州一趟,回头再前往汉德城。你此去巴中城要多加小心。”
李思羽看着李元杰,柔声说道:“元杰,到了巴中城要多加小心谨慎,切勿惹是生非。你如今身为大军统帅,一举一动都关乎众多将士的安危。”
李元杰认真地点头,说道:“知道了,放心吧,姐,姐夫。那我先走了!”随即,他挥手大声喝道:“大军出发!”西北大军顿时整齐划一地开始行进,场面蔚为壮观。
西北王府内,李靖站在窗前,望着张旭阳远去的方向,手指轻轻摩挲着案几上的纸条。纸条上赫然写着“北荒与南夷在梁国皇城大战,大祭司与独孤策现身阻止大战”。他的脸色突然有些难看,沉默片刻后,将密报投入火盆。火苗腾起的瞬间,橙红色的光芒映照出他眼中的深沉谋略,他低声呢喃道:“可惜了,没能打起来。三足鼎立?哼,这天下大势,才刚刚开始。”说罢,他转身看向墙上的地图,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局势变幻。
常州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城主府废墟上。自黄之水遇刺后,府内的血迹已被清扫干净,唯有庭院里几株被刀剑砍断的残花,还在诉说着那晚的惨烈。皇帝暗中授意吕顺将事件定性为“刺客内讧导致全灭”,公告贴满街头巷尾,墨迹未干的纸张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真相。城中百姓三三两两聚在告示前,窃窃私语,目光中既有对前任城主的惋惜,也有对时局的忐忑。
皇帝行宫内,九曲桥边的凉亭里,渝国皇帝与杨月尧、德贵妃、敬柔公主围坐一桌。汉白玉石桌上摆放着精致的琉璃茶具,茶香混合着桂花糕的甜腻气息弥漫开来。杨月尧身后,春秀、夏竹、秋菊、冬梅四位侍女垂手而立,裙摆上的金线绣着冬梅傲雪图,与亭外即将凋零的残花形成微妙呼应。 “旭阳已经去了这么多天了,想来该快回来了。”皇帝捏起一块芙蓉糕,指尖轻轻拂过糕体上的金丝蜜枣,眼神望向亭外波光粼粼的湖面。湖面上漂着几片残荷,一只红蜻蜓停在莲蓬上,翅膀微微颤动。 杨月尧端起茶盏,青瓷杯沿映出她眼角的细纹:“嗯,希望能顺利完成陛下交予他的任务。”她的语气平静,却在提起“任务”二字时,指尖轻轻摩挲杯身,仿佛在掩饰内心的波动。 德贵妃轻轻晃了晃手中的鎏金暖炉,珊瑚珠串在腕间发出细碎声响:“这孩子指定早就完成了,想来是在西北城和郡主多待几日呢。”她嘴角带笑,目光却若有若无地扫过敬柔泛红的耳垂。
皇帝忽然轻笑一声,指节敲了敲石桌:“这次该让敬柔也跟着一起去的。”
“陛下,这哪儿行呢,”德贵妃放下暖炉,语气带着几分嗔怪,“旭阳是去办事又不是去游山玩水,万一敬柔给旭阳添乱可不好。” 敬柔捏着帕子的手指绞成一团,却扬起下巴道:“母妃!我怎么可能给他添乱嘛,西北城我也没去过,只听思羽姐姐说那里的手抓羊肉特别美味,我也想去试试的。”她的目光落在杨月尧身后的侍女身上,忽然想起静姝与李思羽相处时的情景,声音不自觉地轻了几分。 杨月尧见状,伸手轻轻拍了拍敬柔的手背:“敬柔,西北城是思羽姐姐的老家,今后你想去,随时都可以和她们一同前往的。”她的掌心带着温热,让敬柔想起母亲哄孩子时的温度。 “还是长公主对我最好!”敬柔展颜一笑,发间的珍珠步摇随动作轻颤,却在听到皇帝接下来说的“等旭阳回来,你们再多接触接触,如果觉得合适,朕就帮你把这婚事定了”时,笑容瞬间凝固。她低头盯着石桌上的茶渍,看它们在阳光下发干、变形,最终成了不规则的斑点,如同她此刻纷乱的心情。
德贵妃敏锐地捕捉到敬柔的神情,转头看向皇帝:“陛下,臣妾觉得旭阳定能成功完成您交给他的任务。”
皇帝挑眉:“你这么有把握?” 德贵妃看了眼杨月尧,又望向敬柔紧绷的肩膀:“那要不这样,我们打个赌。”
“赌什么?”皇帝饶有兴致地往后一靠,凉亭的阴影掠过他的眉眼,让神情显得格外深邃。
“如果旭阳完成了陛下的旨意,他和敬柔的事,便由敬柔他们自行决定吧。”德贵妃指尖拨弄着暖炉上的缠枝纹,“若是没谈妥……”
“便由朕说了算,是吗?”皇帝接过话头,忽然大笑起来,惊飞了湖面上的红蜻蜓。敬柔看着那抹红色消失在远处柳树间,心中默默祈祷,指甲却将帕子绞出了褶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