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国都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雨幕中,皇宫琉璃瓦上的雨水顺着檐角滴落,如同一串串断了线的珍珠。渝国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手指烦躁地敲击着御案,案头《常州急报》的字迹被朱砂圈得通红。
杨月尧身着华服,静静地站在一旁,手中的团扇轻轻摇动,试图驱散殿内的压抑气氛。
“余锋遇刺?”皇帝的声音里带着怒火,“黄家真是不识好歹胆大包天,家主老祖死了都还敢搞事情!”
“陛下息怒。”杨月尧轻声劝慰,“好在余锋福大命大,刺客已被尽数歼灭,黄家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患。”
皇帝深吸一口气,稍稍平复了情绪,看向吕顺道:“传朕旨意,调拨一万精兵前往常州,一来安定民心,二来为张旭阳的婚礼保驾护航。”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殿外的雨幕,“另外,着令军部各主帅在渝国边境东面开始屯兵,加强防备。”
吕顺点头道:“奴才领命。”
杨月尧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陛下,这是要预防北荒或南夷的突袭?”
皇帝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乱世之中,不得不防啊。”
与此同时,在都城的另一处,一辆马车悄然驶入将军府。马车的帘子被轻轻掀起,白黎明扶着黄自在下了车。黄自在戴着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眼中满是警惕之色。 “这里以后就是你的住处了。”白黎明低声说道,“从今天起,你不再是黄自在,而是我的远房亲戚白哉。记住,谨言慎行,不要露出破绽。总之,只要你忠于我,信任我,随我成事,封侯拜将,享万事富贵或是让你黄家重现辉煌也是弹指之间。” 黄自在默默点头,跟着白黎明走进府中。他心中清楚,如今自己已是丧家之犬,若不是白黎明出手相救,恐怕早已命丧常州。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但他别无选择,白黎明的野心之大,跟着白黎明也许真的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第二天,将军府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渝国太师李丛山。白黎明得知消息后,心中不禁一惊,连忙屏退左右,将李丛山迎入凉亭。 “不知太师今日光临,有何指教?”白黎明不动声色地问道。
李丛山微微一笑,端起桌上的茶盏,轻轻吹了吹:“白将军,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知道你府上藏着一个人,姓黄,名自在。” 白黎明心中一紧,面上却依然镇定:“太师说笑了,在下府上哪有什么黄自在?” 李丛山放下茶盏,目光灼灼地看着白黎明:“白将军不必否认,我既然能知道,自然有我的渠道。不过你放心,那些乱嚼舌根的人已经‘消失’了,我也没有声张的打算。”
白黎明心中暗暗吃惊,没想到李丛山竟然如此神通广大,自己小心翼翼隐藏的事情还是被他知晓了。但听李丛山的语气,似乎并无恶意,反而释放出了善意。
“太师的意思是?”白黎明试探着问道。
李丛山微微一笑:“白将军,如今这世道,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你我在朝堂上都有共同的敌人,若是能互相扶持,岂不是美事一桩?” 白黎明沉思片刻,深知李丛山在朝堂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若能与他结盟,的确对自己大有裨益。更何况,李丛山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自己也没有理由拒绝。 “太师所言甚是。”白黎明起身,对着李丛山一抱拳,“从今往后,在下愿与太师携手共进。” 李丛山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白黎明的肩膀:“好,痛快!白将军果然是明白人。” 两人相视一笑,一场隐秘的联盟就此达成。凉亭外,雨还在下个不停,但空气中的压抑气氛似乎已经消散了许多。
黄自在躲在暗处,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暗暗揣测,自己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雨幕中的都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在暗中角力,为了权力、为了生存,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黄自在,这个曾经的黄家少主,如今却沦为了别人手中的棋子,在这乱世中艰难求生。
夜幕降临,将军府的灯火次第亮起。白黎明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幕,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与李丛山的联盟虽然能带来好处,但也伴随着风险。但在这个乱世之中,又有谁能独善其身呢?唯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争中立足。
黄自在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桌上的烛火,心中满是不甘。曾经的他,也是风光无限的黄家少主,如今却只能寄人篱下,改名换姓。但他并未放弃希望,他知道,只要活着,就有机会报仇雪恨,重振黄家声威。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仿佛预示着这乱世的纷争远未结束。在这雨幕之下,各方势力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黄自在和白黎明,也将在这复杂的局势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都城皇宫太和殿的鎏金兽首香炉中飘出袅袅檀香,与殿外的细雨一同织成一张压抑的网。梁国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下争吵不休的群臣,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御案上的翡翠镇纸——那是杨月尧亲手所选,刻着“国泰民安”四字,此刻却显得格外讽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