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与红颜知己霜降更是形影不离,宛如一对双生花,彼此依偎,相互陪伴。霜降爱柳,庭院中特意栽种了数株垂柳。那垂柳的枝条,柔软而细长,如少女飘逸的发丝,在风中轻轻飘荡,仿佛在跳着一支优雅的舞蹈。每至清晨,霜降便会手持玉笛,立于柳树下吹奏。笛声悠扬,如《梅花三弄》般婉转,惊起枝头宿鸟,也唤醒了沉睡的庭院,整个庭院仿佛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夏至则会坐在石凳上,静静聆听,目光中满是温柔与倾慕,仿佛霜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的眼神始终追随着霜降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流露出幸福的微笑。他们曾一同漫步于柳林之中,看柳絮纷飞,如《世说新语》中谢道韫所咏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浪漫至极。那时的柳林,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们的身影在光影中交织,仿佛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记录着他们的甜蜜与幸福。
他们也曾在月夜下对酌,酒过三巡,便以月为题,赋诗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披上一层朦胧的银纱,四周静谧无声,唯有他们的吟诗声在夜空中回荡,那声音,充满了爱意与眷恋,诉说着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佳梦似柳诚挽君”,此处 “柳” 与 “佳梦” 结合,正如同诗中所讲,表现出梦境中试图挽留爱人的执着,可柳枝的纤弱又暗含无力感,他们的爱情在命运面前似乎也有着难以言说的脆弱。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悄然转动,一场突如其来、无情残酷的灾祸,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那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天空仿佛被捅破一个巨大的窟窿,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肆虐地拍打着大地。雷电交加,狂风呼啸,似有无数妖魔在天际肆虐,发出阵阵恐怖的嘶吼。天空被乌云笼罩,黑得如同墨汁,闪电如银蛇般划破天际,雷声轰鸣,震耳欲聋,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颤抖,都在为这场灾难而悲鸣。
众人被困于庭院之中,眼睁睁看着房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恐惧与绝望。
邢洲为保护大家,挺身而出,他高大的身影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坚定,如同巍峨的高山,为众人遮风挡雨。然而,无情的梁柱却在瞬间倒塌,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毫不留情地砸向他。他倒下的那一刻,鲜血染红了地面,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幅令人痛心疾首的画面,那画面深深刺痛着每个人的心。
晏婷悲痛欲绝,精神恍惚间,失足坠入庭院中的深井,她的呼救声在风雨中显得那么微弱,瞬间就被淹没,只留下无尽的悲伤,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而霜降,在混乱中与夏至失散,从此音信全无。夏至在废墟中疯狂地寻找着霜降的身影,呼喊着她的名字,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与绝望,可回应他的只有风雨的呼啸声,那声音,仿佛是命运的嘲笑,让他感到无比的无助与绝望。从结构与韵律来看,故事此前的平静美好与灾祸降临后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恰似诗中前两句写景的宁静与后两句抒情的哀伤形成的 “景 — 情” 递进结构,强化了情感的冲击力,也体现出命运无常的残酷现实。
自那以后,庭院便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如同一位失去灵魂的老者,变得死气沉沉。花木凋零,杂草丛生,曾经热闹非凡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曾经娇艳欲滴的花朵,如今已化作泥土,不见踪影;曾经葱郁茂盛的树木,如今只剩下枯枝,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凄凉。
夏至每日守着这空荡荡的庭院,看着棋盘上的残棋,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苦涩。他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望着庭院中的一切,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泪水不知不觉间就会滑落脸颊,打湿了衣襟,可他却浑然不觉,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
今夜,当那悠扬的笛声再次响起时,夏至的心跳骤然加快,仿佛要从胸腔中跳出来。那笛声,与霜降昔日吹奏的曲调一模一样,仿佛穿越了时空,从遥远的过去传来。笛声时而婉转悠扬,如潺潺流水,诉说着无尽的柔情,仿佛在倾诉着曾经的甜蜜与思念;时而激昂高亢,似澎湃海浪,激荡着人心,又像是在呐喊着命运的不公与无奈。那声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呼唤,直击夏至的内心,勾起他无尽的思念与痛苦。
他循着笛声望去,只见月光如水,洒在庭院的角落,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手持竹笛,正对着他盈盈浅笑。女子眉眼间的神韵,与霜降如出一辙,恰似《洛神赋》中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的仙子,美得令人窒息。她的眼眸明亮如星,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嘴角的笑意温柔似水,仿佛带着一股魔力,让夏至无法移开视线。她的白衣在风中轻轻飘动,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莲,纯洁而高雅,又似一片轻盈的云朵,随风舞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