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何宇举着相机跟在后面,镜头上套着防雨罩:"梦璃老师又要创作佳作了?我来记录素材。" 他调整焦距对准荷塘中央,"你们看那朵白荷,雨珠滚在花瓣上,像月光凝成的珍珠。" 快门声轻响,惊起几只白鹭,翅膀拍打的声音在雾中扩散,把荷叶上的露珠震落,像一场细碎的甘霖。
林悦和墨云疏也结伴而来。墨云疏手里编着草环,这次缀的是白色的野菊,"弘俊还在摆弄他的相机,说要等阳光再好些。" 她把草环递给泠,"戴上这个,就像荷塘的精灵了。" 草环上的野菊沾着雨珠,轻轻一碰就滚落,凉丝丝地打在颈间。林悦则捧着个小巧的竹篮,里面放着几只空玻璃瓶,"我想收集荷叶上的露水,听说用来泡茶最清冽。"
韦斌和李娜的笑声从田埂那边传来,打破了荷塘的宁静。韦斌手里举着一大片荷叶,像举着面绿色的盾牌,李娜躲在他身后,裙摆上沾着泥点。"我说要早点来,你偏要赖床," 李娜拍打着他背上的水珠,"现在好了,变成落汤鸡 —— 一身湿。" 韦斌笑着反驳:"这叫荷叶当伞 —— 天然去雕饰!" 他把荷叶递到李娜面前,叶面上的水珠立刻汇成小溪,顺着叶尖滴落,在她鞋尖溅起细小的水花。
邢洲带着鈢堂先生走来时,正看见韦斌和李娜在斗嘴。"鈢堂先生来了!" 邢洲扬声招呼,老先生穿着青布长衫,腰间系着个竹制的药篓,里面放着些草药和小工具。"这位是泠姑娘吧?" 老先生笑着颔首,目光落在她手中的诗笺上,"令尊的《莲谱》我可是拜读过的。"
泠连忙行礼:"晚辈常听家父提起先生,说您守着这片荷塘五十年了。" 鈢堂先生捋着花白的胡须:"五十年算什么,这塘里的莲藕,有的能活千年呢。" 他指着水中的莲茎,"你们看这些通气孔道,就像大自然设计的吸管,能让根茎在水里自由呼吸。" 他用手指在空气中比划着,"从叶心到藕节,贯通无阻,这才是真正的 ' 出淤泥而不染 '。"
沐薇夏赶紧翻开植物图鉴,找到对应的页面:"书上说荷花的根茎叫藕,节上生须,须下生藕,真是奇妙的结构。" 她指着插图给大家看,"而且每个部分都有用处,荷叶清热,莲子养心,连莲须都能入药呢。" 泠补充道:"家父说莲子特别长寿,能够沉睡千年再次萌发。" 这话让大家都惊叹不已。
"先生给我们讲讲荷塘的故事吧?" 李娜好奇地问,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鈢堂。老先生指着塘中央一片最大的荷叶:"那片荷叶下住着 ' 莲神 ',每年花开最盛的时候,会在月夜显灵。" 他忽然压低声音,"传说看到莲神的人,能找到丢失的记忆。" 这话让霜降心头一动,下意识地看向夏至,发现他也正望着自己,眼神里带着莫名的熟悉感。
夏至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别听老先生吓唬人。" 他低声说,指尖的温度透过微凉的皮肤传来。霜降却想起昨夜的梦,梦里有模糊的身影在荷塘边对她微笑,看不清面容,只记得身上的草木气息和眼前的人很像。她低头看着手心,那里似乎还残留着莲子的清甜和莲心的微苦。
雨完全停了,阳光穿透薄雾,在水面洒下金辉。荷叶上的水珠折射着霞光,像撒了满地的碎钻。鈢堂先生走到塘边,仔细观察着莲蓬的生长情况:"这蓬已经长足了,你们看莲房的孔隙饱满,莲子肯定圆润。" 他示范着采摘的动作,"要这样握住莲房底部,轻轻一拧,既不会伤了荷茎,也能完整摘下。" 韦斌学着他的样子试了试,果然轻松摘下一只莲蓬,得意地向李娜炫耀:"看我这是张飞吃豆芽 —— 小菜一碟!"
毓敏和晏婷的竹篮很快就装满了莲蓬,翠绿的莲房堆在一起,像堆叠的翡翠小塔。"够做不少莲子羹了," 毓敏笑着说,指尖被莲壳染成淡绿,"还可以晒些莲子干,冬天泡茶喝。"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剪子,熟练地剪掉过长的莲须,"这些莲须也别浪费,洗净晒干能治心悸呢。泠姑娘,你们那边是不是也这样用?"
泠点头:"家父说莲的每个部分都有大用,从花萼到莲子心,无一废弃。" 她指着莲子剖面解释,"这绿色的莲心虽然苦,却是清心火的良药。" 她忽然轻笑,"这倒应了那句 ' 成熟的莲子 —— 心里苦 ' 的俗语。" 大家听了都笑起来,荷塘里回荡着清脆的笑声。
柳梦璃的画稿上已经添了不少新内容,除了盛开的荷花,还细致描绘了莲蓬的形态。"你们看这莲房的纹理,多像蜂巢的结构," 她用笔尖轻点纸面,"每个莲子的排列都有规律,像大自然的密码。" 泠凑过去看,指着画稿补充:"从授粉到成熟要三十天呢,分为器官形成期、细胞膨大期、营养物质积累期和脱水成熟期。" 这些专业知识让大家听得入了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