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这芽儿冒得能听见声响,跟拔节似的!”邢洲的大嗓门惊飞了枝头麻雀,灰鸟儿扑棱翅膀,将竹梢晨露都抖落下来。他扛锄从菜园归来,粗布褂后背沾了块泥渍,像幅小小山水画,却笑得眉眼舒展,眼角皱纹也漾着喜气。青竹丛边,他用指尖拨开泥土,露出半截嫩笋,笋尖芽衣裂开细缝,柔芽正从缝中朝外顶,那劲道看得人心头发紧,仿佛下一刻就要“啪”地弹开,把整个春天顶入眼帘。“鈢堂走前说,惊蛰后的笋‘一天一个样’,早起看才冒尖,晌午就能长半寸,果真不假!这要是炒来吃,鲜得能吞下舌头,比城里馆子的山珍海味还强!”
毓敏端着木托盘从厨房出来,紫檀木盘沿雕着缠枝莲,每朵皆开得饱满,托着新沏的雨前龙井。茶汤是浅淡的柳叶色,浮立的茶叶如根根细针,皆透着精神气,茶香混着藤香飘来,把晨雾染出滋味,连空气都清甜起来。“刚烧的水,用的是后山泉,泡这新茶正合适,能把茶叶的灵气全逼出来。”她将陶土茶碗递到各人手中,碗壁烫得指尖发麻,心里却暖融融的,“李娜去镇上买杏花笺了,说要写惊蛰的诗,特意嘱咐要‘雨过天青’的色,那颜色可遇不可求,跟咱院里的晨雾一个样。”
话音未落,李娜就举着个纸卷奔进来,蓝布帕子包着的纸卷还沾着雨珠,像刚从春雨里捞出来的,她的布鞋沾了满脚泥,鞋尖的泥点像朵小小的花,却笑得灿烂,嘴角的梨涡都盛着欢喜。“可算找着了!荣顺斋最后几刀杏花笺,老板说这是今年的新货,颜色比天青浅,比月白深,正合‘红杏尚未出墙来’的意境,多一分太艳,少一分太淡!” 她把纸卷往石桌上一放,展开的笺纸带着淡淡的檀香味,像刚从檀香木盒里取出来的,边缘印着细巧的暗纹,像极了未开的杏花花苞,每一道纹路都藏着春天的期待。“老板说这纸是用杏花蕊汁染的,写起来不洇墨,还能留着花香,放久了都有杏味,简直是为咱们这藤香院量身定做的!”
韦斌举着相机凑过来,镜头上还蒙着层雾,像裹着层薄纱。他刚去拍竹芽冒尖,镜头里还留着嫩笋的影子,此刻取景框里正框着红杏花苞,“咔嚓” 一声按下快门,把晨露欲滴的模样收了进去,连花苞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这杏花开了肯定更艳,粉白的花瓣配着嫩绿的叶,拍出来比苏杭的桃花还俏,到时候洗出来寄给鈢堂,保准他眼馋。” 他擦了擦镜头,又对准栏上的枫藤,“你瞧这藤绕得多妙,像书法里的草书,歪歪扭扭却藏着力道,每一笔都带着劲儿,鈢堂要是在,准要画下来当《农桑笔记》的插图,还得在旁边写段注解。”
“说起鈢堂,他寄来的信里还提了藤呢。” 苏何宇抱着捆竹篾从柴房出来,枣木扁担压得肩膀发红,却没喊一声累。竹篾是刚劈好的,泛着新鲜的竹香,篾条上的毛刺还带着水汽,“他说江南的藤也发芽了,比咱们这儿的早三天,那边的藤是紫藤,开了花紫莹莹的,像挂了串葡萄,还说要带些龙井茶回来,让咱们尝尝‘江南春’的味道,比咱们这儿的雨前龙井更鲜。” 他把竹篾靠在墙上,篾条整齐地排成一排,像道小小的竹墙,“我和邢洲打算编几个竹篮,等杏熟了装果子,这竹篾得趁湿编,不然脆得像饼干,一折就断,编出来的篮子也不结实。”
柳梦璃抱着绣绷坐在廊下,素色的绷子上绣了半截藤叶,针脚细得像春蚕丝,每一针都透着耐心。她穿的浅绿旗袍沾了点藤香,领口的盘扣是海棠花形的,泛着淡淡的银亮,指尖拈着的真丝线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根小小的银丝,“我这绣的就是栏上的枫藤,你瞧这叶尖的暗红,得用三种线掺着绣才像,深了像枫叶,浅了又失了韵味,我试了好几次才找准颜色。” 她抬头朝霜降笑,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像春风拂过的湖面,“等绣好了给你做个针插,垫上桑皮纸,还能留住这藤香呢,以后你绣东西,一闻到香味就想起今天的春藤。”
晏婷蹲在竹丛边,手里捏着把小银锄,锄头上刻着细巧的花纹,是她母亲留给她的嫁妆。她正小心翼翼地挖着刚冒头的野菜,荠菜的叶子带着锯齿,沾着晨露,像刚睡醒的娃娃。她的靛蓝布裙沾了泥,裙摆的褶皱里还藏着草叶,却丝毫不显狼狈,反倒衬得那双手愈发纤细,指甲缝里嵌着点新绿,像染了春天的颜色。“这荠菜刚冒芽,最嫩的时候,中午炒鸡蛋吃,鲜得能掉眉毛,比城里卖的大棚菜好吃百倍。” 她把挖好的野菜放进竹篮,叶片上的晨露滚进篮底,沾在棉纸上,晕出小小的湿痕,“沐薇夏呢?不是说要采藤叶做香包吗?这时候的藤叶最香,过几天就老了,香味也淡了。”
“在那儿呢!跟藤叶躲猫猫呢!” 弘俊指着院外的篱笆,语气里满是笑意。沐薇夏正踮着脚摘藤叶,鹅黄的衫子在晨雾里像朵盛开的迎春花,裙摆被风轻轻吹起,像花瓣展开的模样。她手里的竹篮已经装了半篮,藤叶上的露珠沾湿了她的袖口,贴在胳膊上,却笑得开心,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这藤叶得阴干,不能晒,不然香味就跑了,像被风吹走的云彩。” 她举着片带红的嫩叶凑到鼻尖,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脸上满是陶醉,“你们闻,这叶尖的香最浓,像混了杏花的甜,做香包准保好闻,挂在屋里,整个春天都在香味里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