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一番奏对,条理清晰,对策务实,既有高屋建瓴的方略,又有具体可行的举措,更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锐气与深思熟虑的稳重。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檀香袅袅。
皇帝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李明年轻却已显露出非凡气度的脸庞上,那目光中有审视,有赞赏,更有一种发现璞玉终成大器的欣慰。
“好!”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金口玉言、一锤定音的力量,“明之所言,鞭辟入里,深得朕心!漕运乃国脉所系,积弊不除,社稷难安!此新政,非行不可!且必须行稳致远,务求全功!”
他站起身,绕过御案,走到李明面前,亲手将他扶起。
这个举动,让李明心头一震!
“漕运革新,关乎国运民生,乃朕心头大事!”
皇帝目光灼灼,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即日起,着内阁、户部、工部、漕运总督衙门,以明之此份方略为纲,会同明之,详议全国推广之具体章程、步骤、人选!务求周密,限期呈报!”
皇帝顿了顿,看着李明,目光深邃,仿佛蕴含着千钧之重,缓缓道:
“明之,你年虽少,然才具胆识,世所罕见。淮扬之功,足证汝能肩大任。此次参与制定国策,乃朕予你之重托。用心去做,朕…看着你。”
“参与制定国策”、“朕看着你”!这简短的几句话,如同惊雷,在李明心中炸响!这不仅仅是信任,更是一种超乎想象的期许和权柄的暗示!皇帝此举,无异于将他这个年轻的六品巡漕御史,直接推向了帝国最高决策圈的门槛!
“臣!李明!叩谢陛下天恩!”李明撩袍跪倒,声音因激动而微颤,却无比坚定,“臣定当肝脑涂地,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必不负圣望,为陛下,为大胤,廓清漕路,再奠新基!”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抬手示意他起来:
“去吧。好生准备。朕等着看你的章程。”
李明躬身退出御书房。
温暖的阳光洒在乾清宫广场的汉白玉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抬头望向那湛蓝如洗的天空,胸中豪情激荡,仿佛整个帝国的未来都压在了肩上,沉重,却充满了开天辟地的力量!然而,就在他心潮澎湃,准备大步离开时,一个面白无须、眼神闪烁的小太监,悄无声息地凑近,压低声音道:
“李大人留步。
三殿下…听闻大人御前奏对精妙,甚为心折。
殿下身体微恙,不便亲至,特命小的转交此物,聊表心意…”说着,飞快地将一个触手冰凉、巴掌大小的硬物塞入李明袖中,随即躬身退走,动作快得像一道影子。
李明心中警铃大作!他不动声色地将袖中之物捏住,那硬物棱角分明,带着金属的冷意。
三皇子?在这节骨眼上?他强压下立刻查看的冲动,面上维持着平静,快步走出宫门。
直到登上等候的马车,车帘放下,隔绝了外界视线,他才迅速从袖中掏出那物。
借着车窗透进的光线,李明瞳孔骤然收缩!
那并非什么珍玩,而是一块打造得极其粗糙、边缘甚至带着毛刺的铁牌!铁牌上没有任何纹饰,只刻着一个歪歪扭扭、却透着无尽恶意的字:
“囚”!
冰冷、粗糙、带着铁锈气息的“囚”字,如同一个恶毒的诅咒,狠狠砸在李明的掌心!与御书房内那“看着你”的期许,形成了刺眼而残酷的对比!凯旋的荣光尚未褪去,制定国策的重任刚刚加身,这来自阴影深处的第一支毒箭,已然淬着寒光,破空而来!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