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宝贝,咱家有信心,定能将敌人在二千步外就解决掉!”
那自信满满的模样,仿佛敌军已然在他的掌控之下。
此刻,万事俱备,只等敌军来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爆发。
在遥远的北方,鞑清摄政王多尔衮高坐于营帐之中,眼神冷峻而坚毅,手中紧握着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征战令。
随着他一声令下,传令兵快马加鞭,将指令传向四面八方,刹那间,整个满蒙汉二十二旗之地都沸腾了起来。
各旗旗主不敢有丝毫懈怠,纷纷整顿兵马,筹备粮草,吆喝声、马蹄声交织成一片,热闹非凡又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多尔衮给出了严苛的期限,要求所有兵马务必在顺治元年三月三十日未申交时全数集结于规定地点。
这道命令如同紧箍咒一般,催促着每一个人。
各旗的将士们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向着各自战区全速进发,他们知道,违令者必将受到严惩,而此战关乎大清的荣耀与未来。
按照作战计划,四月初一,他们就要与明国正式开战。
此次征伐有着极为明确的战略目标——攻取明国的宣府镇。
在多尔衮的眼中,宣府镇地理位置险要,一旦拿下,便可作为总营,进能攻、退能守,为后续占据山西、河南,乃至攻占顺天府、最终占领明国京城铺平道路。
届时,整个北方将落入大清囊中,这份雄心壮志让多尔衮热血沸腾,也让每一个参与此战的将士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们坚信,凭借着八旗铁骑的勇猛善战,以及多尔衮的英明指挥,定能在这场大战中凯旋而归,书写大清的辉煌篇章。
殊不知,此时的明朝,在朱有建的整顿下,已然悄悄发生了诸多变化,正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场生死较量。
多尔衮端坐在帅帐之中,眉头紧锁,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回想起往昔那五次南狩,虽说每次都能有些斩获,可其中的艰辛与风险,又有几人知晓。
那时,八旗铁骑凭借着超强的机动性,采取偷袭战术,巧妙地绕开了重兵把守的山海关与张家口堡。
这一招出其不意,打得明军晕头转向,常常是等众多铁骑踏入关内,警报才迟迟拉响,明军仓促应战,自然是破绽百出。
从潜伏在关内的细作源源不断传回来的情报看,确实佐证了一个令多尔衮既得意又有些无语的事实:
明国对于他们五次入关的路线,始终处于懵懂不知的状态。
就拿野狐岭到独石口这一路段来说,明国的布防简直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将此地当作重点防御区域。
也正因如此,第三次与第四次南狩时,八旗军大摇大摆地选择从独石口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到了第五次,更是花样百出,先是路过独石口,而后翻过墙子岭,沿着潮河岸一路疾行,转入滦河,顺利抵达潘家口,至于那大安口,不过是过潘家口之后的一条途径罢了。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