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私军在大同这二十天的鏖战历程,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共计战死三千余人,伤者四千余人,每一个伤亡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破碎的家庭。
到最后,完好无损还能继续作战的仅仅只有两千余人,这点兵力,相较于出征之初,实在是少得可怜。
想想看,这些私军大多是勋贵们的心腹精锐,此番遭受重创,等他们回到京城。
那帮平日里养尊处优、视兵卒如珍宝的勋贵们,怕是要心疼得捶胸顿足,仿佛被人割去了心头肉一般。
再把目光投向战损对比,与晋豫地区游刃有余的游击小队相比,私军此次的表现简直令人大跌眼镜,反倒更像是一群毫无作战经验的业余战士。
虽说这场战役最终的胜利天平倾向了私军,可真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主导战局的,却是闯军。
仔细剖析这场战斗的伤亡数据便能发现其中端倪:
直接死于闯军之手的私军就有一千五百余人,被闯军杀伤的同样多达三千余人,而私军自己直接杀死的闯军,满打满算也就三千余人。
再看闯军与蒙军的对抗,闯军被蒙军杀伤近八千余人,剩余不到五千人,被私军以手雷与连弩斩杀。
这场战斗,三方势力相互绞杀,战况之惨烈,战果之复杂,无不令人感叹战争的无常与残酷。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场裹挟着三万余人的热血与厮杀的战役,却如同被时光遗忘的尘埃,注定无法在正史的典籍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何?
只因一旦将其载入史册,那便等同于要直面闯军令人咋舌的战斗力,而这,恰恰是某些人不愿承认,也不敢承认的事实。
他们一心想宣扬的,是私军的神勇无敌,是自家势力的赫赫威名,至于闯军那在绝境中爆发的超强战力,只能被悄然隐去,沦为历史的边角料。
再看喀喇沁旗,这支本怀着满腔壮志、意图在疆场上一展身手的队伍,真真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始至终,他们都被蒙在鼓里,不明就里地卷入这场混战,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直到最后一刻,都没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他们就这样憋屈地倒下了,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空留一腔未酬的壮志,消散在风中。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