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十两白银、一石精粮外加十两补贴,这优厚的待遇,在如今的朝堂上堪称破格。
更别说那每年一百万两白银的巨额经费,且按成果分季度支取,不限时间,直到任务完成为止。
施邦曜心中清楚,皇帝这是下了血本,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吃得饱,为的就是能将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落到实处。
邸报每月十万两白银的补贴,更是开辟了新的局面。
由他和副院长自行择选吏员、酌定待遇,这无疑是赋予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权。
施邦曜深吸一口气,望着殿外的天空,此刻的他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也背负上了沉甸甸的责任。
这千员天下行走、这庞大的经费开支、这全新的邸报体系,每一项都是重担,却也都是革新的希望,他暗暗发誓,定要将此事办好,不负圣恩。
施邦曜攥着这份俸禄明细,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对比过往,如今都察院正副院长月俸五十两白银、二石精粮,再加上三十两补贴,还有二十两奖金,这待遇与往日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他不禁回想起从前,自己身为正二品官员,名义上月俸六十一石,可实际到手,本色十八石三斗,折色四十二石七斗,折银不过十二两。
自崇祯十年起,天灾人祸不断,俸禄更是一年只发八个月,剩下四个月的薪俸被各种名目的开支挤占。
每个月八两银子的收入,在崇祯十四年粟米价格近乎翻倍的情况下,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如今这份新俸禄,不仅能让他不再为生计发愁,更是皇帝对他的信任与重用。
施邦曜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暗自发誓定要倾尽全力,不负这份知遇之恩,将天下行走制度办得有声有色,为大明王朝的革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施邦曜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新给的月俸禄一百两,抵得上过去一年的收入,还不算那精粮。
这精粮可是贡米,价值难以估量,更别说那丰厚的补贴和经费了。
想到那一年近三百万两白银的开支,施邦曜不禁咋舌。
皇帝如此大手笔,看来是铁了心要推行这天下行走制度,这背后的决心和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知道,皇帝这是在破釜沉舟,要改变这朝廷的风气,让这天下真正地动起来。
施邦曜望着那圣旨,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到压力巨大,又觉得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他暗自握紧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不辜负皇帝的信任。
让这天下行走制度真正地发挥作用,给这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带来一丝生机。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