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徵,他其实很看好,但是如今诸事未定,他还没有想好,让这位老人向哪个方向研究,先放在那里吧!
次日召来卢大匠,询问他硝石成粉的方法。
待其说明后,即命其分别准备粗盐粉、木炭粉和硝石粉,并按特定比例混合,制作一种特殊炮弹——
将爆炸弹置于中央,周围均匀包裹这些粉末。
粗盐无需提成精盐,尽量焙干,碾成细粉,越细越好;
硝石晶体倒是好制作细粉,木炭需要焙成灰过筛得细粉,不要使用草木灰。
随后将鲁总监、陈大匠和许大匠召来。
朱有建表明需求:
"需研制一种可直射天空的加农炮,射程需达到一万步至一万二千步。"
其实以目前的火炮,仰角大就可以了实现,但是考虑到重力,射程需要更大。
三位大匠听闻此言,皆面露难色。
鲁总监低头沉吟片刻,伸手轻抚下颌:
"圣上,现下火炮可达六千五百步,若对精准度不做严格要求,最远可至七千步。
但若要使炮弹射向天空,估计连八成射程恐都难以达到。"
许大匠也在一旁附和:
“鲁总监所言极是,这往天上发射,和往平地射完全是两码事,难度极大!”
陈大匠接着分析:
“而且这炮弹在垂直发射时,受到的阻力与平射时大不相同,想要达到如此远的射程,现有的技术恐难以实现。”
朱有建斜视他们,表情很有些,令人心中就有被鄙夷的感觉,与他们不再说话。
随后的多日,三位大匠仿若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全身心地投入到火器研制之中。
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借着自身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尝试着各种方法,尝试着每一个可能的细节。
炮管的长度、口径,以及膛线的纹路,都经过了无数次的雕琢与改进。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别说一万步的射程了,就连六千步的目标都成了难以跨越的鸿沟。
陈大匠埋首于膛线的研磨之中,将膛线拉到了他能想象的极致程度:
双手因长时间的打磨而布满了老茧,虎口处也磨出了深深的血痕。
可即便如此,炮弹最多也只能多射出五百步。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