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一皱眉,起身行了一礼:“回崔先生,小女是礼部尚书王善先大人收的义妹,王大人是长孙家的外孙,小女也跟着家兄称呼了。”长孙大舅和几个表哥都点头称是,又强调,虽是干亲,比亲的还亲呢。
崔先生点头,他再三端详王元娘,总觉得有些面熟,一时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甭管从哪里论的,长孙宇认亲,王善先乐意,这就行了呗。大灾之年,人家送粮和物资这么大的恩情,干亲又怎么了,比亲的还有用呢。
王善一为了转移重点,笑着问:“听说崔先生神通广大,说动了宣王妃,把六弟的亲事说成了。崔先生太厉害了,您把当时的情形给小辈说说嘛,跟着学点游说能力。”
崔先生一笑:“明珠小姐说的什么话,光用嘴说肯定说不成,还是小姐准备的东西中用。老夫一说,六公子准备的聘礼是一万担白稻,一万担红谷,五十斗海盐,五十斗黄糖,还有一车蜜饯,一百斤茶叶,一车消毒用的药草。宣王殿下和世子的眼睛都亮了,宣王当时就拍板定案,乐得合不拢嘴。”
在座的人听了,都乐开花了。莫说是大灾年,就是太平年景,这么多聘礼也不是人人能拿得出来的。宣王家不缺金银珠宝、丝绸毛皮、骏马肥羊,西北如今什么最主贵?粮食、食盐、黄糖、茶叶、药草。这礼单一上,婚事十有八九能成。加上宣王父子熟悉长孙家,对六公子本就喜欢,自家姑娘也乐意,有什么不成全的呢。
崔先生道:“宣王设宴款待媒人,宴上一直催着下聘礼。宣王妃却是怏怏不乐的,直拿眼刀子剜老夫。老夫趁着半醉,把方夫人交待的三个条件说了,宣王妃马上就同意了。老夫先问:王妃娘娘,听说您出身京兆杜氏,可熟悉先祖杜预?”
王妃骄傲地抬眸,郑重道:“当然,那是杜氏的先祖,在家谱上是浓墨重彩的一位。史载,成公可入文庙当文人之祖,亦可入武庙做武将之尊。”
崔先生笑道:“下官是博陵崔氏出身,是个典型的文人,为什么不去朝廷做文官,而是随长孙将军来陇右道?就是以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前朝起采用科举制度,寒门亦可入仕。本朝沿用至今,三年一大考,有进士科,也有明经科,更有明法、明算、明字以技能推举入仕的,朝廷不缺文人。武举虽有,不过人数不多,也多是纸上谈兵之流。崔家百年世家,文人倍出,缺少武将。下官不才,虽然武艺稀松,也愿为国效力,佐长孙将军一族镇守陇右。”
喜欢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