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价格不菲的“玻璃灯”虽然价格昂贵,但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照明效果,生意却日益红火。皇宫内帑也对这种新颖的灯具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次性订购了一千盏“玻璃灯”和五百盏“玻璃马灯”。
拓跋静怡的梦想终于在大宋朝东京汴梁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她的努力和创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为乃蛮部落商行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声誉。
在东京汴梁这座繁华的城市里,拓跋静怡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她先是确保了酒楼饭庄和乃蛮部落商行的大掌柜都已各就各位,一切都井井有条。
接着,拓跋静怡留下了一部分部族士兵,让他们负责看守酒楼饭庄和乃蛮部落商行,以确保这些重要的地方安全无虞。
完成这些安排后,拓跋静怡带领着其余的护卫和部族士兵,开始了他们的购物之旅。他们在市场上精心挑选了各种丝绸、布匹和麻,这些都是乃蛮部落所需要的物资。
经过一番忙碌,他们终于购买到了足够的丝绸、布匹和麻,然后将这些货物装载到车上,准备运回乃蛮部落。
回到乃蛮部落之后,拓跋静怡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她深知时间紧迫,不能有丝毫的耽搁。
首先,她将精力集中在各种物资的生产上。精铁、瓷器、玻璃器具、“三合土”、红砖、“碧瓦”等材料,都是部落发展所必需的。拓跋静怡仔细研究了部落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水平,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
对于精铁的生产,她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铁匠,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确保精铁的质量和产量。瓷器和玻璃器具的制作则交给了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三合土”和红砖的生产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拓跋静怡合理调配人力和物力,使得这些建筑材料的供应不仅能够满足部落的需求还能通过乃蛮部落商行卖给大宋朝的京都商行。如今的京都商行已经成为了红砖,碧瓦和“三合土”在东京汴梁的总代理商和经销商,这些红砖、碧瓦和“三合土”,已经成为大宋朝东京汴梁修建宫殿和高官府邸的重要材料,平民百姓不允许使用,也根本用不起。
除了生产物资,拓跋静怡还特别关注到了“英雄醉”和“五粮液”这两种美酒的酿造。她亲自指导酿酒师,使用玻璃“温度计”和“比重计”,严格控制“英雄醉”和“五粮液”酿造过程中的发酵,蒸馏,勾兑等每一个环节,以保证酒的品质和口感稳定。
而油条粉和面包粉的生产,则不仅为部落的饮食带来了新的选择而且还生产之后,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大宋朝乃蛮部落商行,以二十文钱文钱1斤和三十文钱1斤的价格,在乃蛮部落商行出售,购买的酒楼饭庄和小摊小贩络绎不绝,油条粉和面包粉供不应求。
拓跋静怡还在大宋朝东京汴梁开设了第一家豆腐作坊,制作豆乳、豆花和白玉豆腐,不仅在乃蛮部落酒楼饭庄售卖,还通过京都商行大掌柜的人脉关系,免费交给东京汴梁的各大酒楼饭庄制作豆乳、豆花和葱油饼的方法和配方,赢得了东京汴梁各大酒楼饭庄东家们的一致称赞和认可。拓跋静怡把制作豆花,一罐五斤的“白玉卤水”定价10两银子,简直就是在抢钱!
拓跋静怡让乃蛮部落酒楼饭庄的厨师,亲自在乃蛮部落酒楼饭庄门前,垒砌泥烤炉,支起大油锅,对购买一百斤油条粉或一百斤面包粉的人,现场教会油条、油饼和面包的制作方法和配方,鼓励大家尝试制作这些新的食物,丰富了大宋朝的饮食文化。
这种“捆绑式”的销售看似有些“儿戏”自断财路,其实拓跋静怡是为将来的“菜籽油”销售提前布局,如今一两银子一斤的“大豆油”和“菜籽油”成为了开油条店的“隐形门槛”,除了财大气粗的酒楼饭庄,老百姓没有几家店舍得用几两银子买一锅油,就为用来炸油条、炸油饼卖的!
在安排生产的同时,拓跋静怡也没有忽视部落的安全。她深知乃蛮部落地处边境,面临着诸多潜在的威胁。
于是,她将“千里镜”这种先进的观察工具配备给了燕青以及十位“斥候”。这些“千里镜”能够让他们在远距离观察到周围的情况,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
拓跋静怡亲自教导燕青和“斥候”们如何正确使用“千里镜”。当他们第一次透过“千里镜”看到远处的景象时,都被那清晰的镜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有了“千里镜”的帮助,燕青和“斥候”们的巡逻和警戒范围大大增加。他们能够更早地发现敌人的动向,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部落的安全。
在拓跋静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乃蛮部落的生产和护卫工作都顺利进行着。部落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们的生活也因为这些新的物资和技术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喜欢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