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静怡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决策。她首先决定任命那些曾经被契丹部落劫掠并沦为奴隶的西夏人担任总管和管事儿等重要职务。这些人原本处于社会底层,受尽苦难,但如今却因拓跋静怡的信任而得以翻身,不仅获得了官职,还能享受到升官发财的待遇。
接下来,拓跋静怡下达了一项重要任务,要求这些新上任的总管和管事儿们对契丹部落的人员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她将契丹部落的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被俘的士兵及其家人,他们将被视为一个整体;第二类是战死士兵的家属;第三类是那些无家可归、孤身一人的士兵;最后一类则是在契丹部落中从事杂役工作的人员。
完成分类后,拓跋静怡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安排,将这四类人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看押和生活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这些人,也能避免不同群体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和混乱。
经过一番统计,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第一类人大约有五千多人,他们是被俘士兵及其家人;第二类人有三千多人,主要是战死士兵的家属;第三类人约两千多人,都是无家可归的士兵;而第四类人则相对较少,仅有一千多人,他们是在契丹部落中打杂的人员。
这四类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那些在契丹部落中犯了错误的族人,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触犯了部落的规定或习俗;其次是那些孤独无依的老人,他们没有子女或亲人照顾,生活较为困难;还有一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他们可能因为自身的弱势地位而无法像其他成年人那样承担繁重的劳动。
这些人在部落中被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类似于“养老一族”。他们虽然没有像其他青壮年那样承担主要的生产任务,但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忙照顾小孩、缝制衣物、打扫卫生等。由于他们都是部落的成员,所以并不会受到太多的责罚或歧视。
而这三类人呢,其实大多数都是被契丹部落俘虏的士兵和抓来的奴隶。这些人在被抓来之后,首先要经历一番严格的筛选和观察。只有那些身体强壮、意志坚定的人,才有可能被留下来,成为士兵。
然而,即便成为了士兵,他们在部落里的地位依然十分低下,简直就是妥妥的“下等人”。他们不仅要承担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忍受着各种虐待和歧视。
更糟糕的是,每当有战争爆发时,这些士兵往往会被安排进“前锋营”,去充当炮灰,冲锋陷阵。可以说,他们的生命在契丹人眼中,简直就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残酷的环境,使得这些士兵们内心深处对契丹人充满了无尽的仇恨。他们对契丹人没有多少好感,有的只是深深的厌恶和敌视。
所以,当契丹部落遭到夜袭的时候,这些士兵们并没有像其他契丹人那样奋勇抵抗,而是纷纷选择躲起来或者装死。毕竟,在他们看来,“战争是契丹人的,命是自己的!”只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也正因如此,这些士兵们大多数都成功地活了下来,充分体现了这种独特的生存法则。
二类人是最为危险的存在,他们心中燃烧着对那些残杀自己父亲、兄长、弟弟、丈夫以及女婿的人的无尽仇恨。这种深仇大恨使得他们只要一有机会,就必然会毫不犹豫地亲手将仇人置于死地。面对这样一群心怀怨恨的人,要想妥善处理他们并非易事。然而,拓跋静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突然发现将这些二类人嫁给三类人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如此一来,这两类人之间便会产生复杂的情感纠葛,相爱相杀,从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少对部落的潜在威胁。
相比之下,有一类人是最容易管理的群体。这类人通常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他们与部落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部落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往往会成为部落中的中坚力量,对部落的忠诚度也相对较高。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部落已经遭到剿灭,这些人失去了原本的依靠和支持。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屈服于当前的乃蛮部落,接受新的统治;要么坚持抵抗,可能会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面对这样的艰难抉择,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毕竟,生存是人的本能,他们无法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喜欢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