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韐确实抽调走了部分西军,但靠着驻扎京兆府的剩余西军,外加各地拼凑的精兵强将,组成四路北方大军,还是可以的。
在河间拉锯战时,四路率臣便已经出发陕西,各自统兵练兵小半年了。
宋廷已经夺取横山,夏人帝国南面几乎无法守御,只能靠金人在河北的骚扰,让宋廷无暇顾及他们,勉强偷生,随着新任陇右都护到任,宋军击退了“趁火打劫”的夏军,斩杀千余人,并且调集大量西军屯住横山前线,俨然一副“开战”决战的模样。
吓得大夏皇帝亲自致信赵煊认错,请求大宋皇帝罢兵,并且献出了据说策划入侵大宋怀德军的那名罪魁祸首——一位夏军统帅。
但刘韐并没有将其押回京师受刑,而是亲自在怀德军处决了这位军人,用以安抚西北百姓和震慑夏人,要是还有胆子趁火打劫,宋人定要他们好看。
刘韐屯兵横山的目的不止如此,宋廷不是为了西征大夏,而是要稳住夏人,让河东开战之后夏人不敢轻举妄动。
夏人最反复,谁强大跟着谁混,金人崛起,夏人同样出兵劫掠宋境声援金人,如今宋廷高歌猛进,接连收复三镇,夏人此时又默不作声,谁也不帮,两头讨好。
赵煊得到了大夏皇帝的道歉信,大金皇帝可能也得到了大夏皇帝的另一封内容不一样的书信。总之,夏人只能靠武力让他们臣服。
此时的大夏皇帝是李乾顺,左右逢源他最拿手,同时也有些手段,既然此时大宋占了上风,必须压一压夏人的气焰。赵煊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要求大夏配合宋军出兵河东,攻击太原府。
大夏此时作为宋廷的臣属,若不按照中原皇帝命令出兵,后果他们可是很清楚的。
西夏此时此刻已经处于历史的交叉路口,怎么选择将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不同于历史上金人秋风扫落叶般的疯狂南下,如今金人退回北方,太原战场混沌未知,宋和金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摆在夏廷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联金灭宋,还是联宋抗金。
夏人可知,宋人是一定会消灭他们,经过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努力,多少土地被宋人蚕食殆尽,横山防线的失守已经吹响大夏灭亡的号角。
而依附金人?夏人并不知道消灭宋廷后女真人会不会调转马头攻击他们,甚至不敢保证金人一定能消灭宋廷!
如今局势,金人大有被宋人反攻的迹象。如果夏人此刻选择帮助金人,一旦金人战败北撤,大宋皇帝腾出手来,发起当年“元丰西征”一般的灭国之战,夏人将再无办法阻拦。
靖康二年的九月下旬,大夏皇帝看着横山前线战报,忌惮于刘韐的数万西军雄兵,又看着大宋皇帝的亲笔御书,措辞严厉,在拿起大金皇帝当初承诺他们出兵攻宋,将西北土地割让给他的承诺书,纠结万分地下定了决心。
出兵五千,协助宋军北上河东!
两年之前,同样也是这位夏国皇帝,兵发五千,助金人南下掠宋。
“情况如何?”赵煊笑着说,“倒是好着,五万大军屯住横山前线,夏人侵宋在先,自知理亏,又遭击溃,如今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刘韐在西北一副要直捣兴庆府的模样,给咱们稳定了西北边疆,进攻河东,料夏人不敢掺和一脚。”
“同时得西域诸多良马,增援给予四路率臣,朕非常看好此次北伐。”
赵煊招手,李神仙将巨大的舆图推上来,其中四路北伐主将的路线都已经用红绳标记,这在军中也不是什么秘密,进入河东无非就那几处好走的路。
特别是隆德府,需要作为到时候攻伐太原的大后方,必须派两路北上收复。
王宗濋看过一圈,并没有任何异议。
毕竟大军一旦开拔,局势变动,事先预订好的路线都将随时变动,与其纠结这两条路线正确与否,不如打好每一场战斗,赢了无论何种选择都是正确。
只是看见其中有李弥大的名字,让王宗濋稍稍皱眉,这人恐怕不能担大任,但又是皇帝亲自选择,不知所谓。许是诸位禁军管军,赵官家不愿调走,索性选了一个西军当中的将领。
“臣倒是对北上路线毫无异议,只是怕......”王宗濋欲言又止。
“怕他们不堪大任?”赵煊笑道,他早就猜到这位殿帅的心思,真正能堪大任的武将,开封城真找不出几个了,“卿不必担心,他们作为先锋,至于后手......决然不是他们所部。”
“后手?”王宗濋疑惑,莫非除了这四路,官家还要再派人马,就不怕各自为战,指挥混乱么?
“一旦能推进至太原城下,免不了打成围城战,宗泽、韩世忠,甚至于京师禁军,都要做好加入战场的准备,太原归属,将决定宋金生死存亡!”赵煊拍打御案,脸色冷峻地告诉王宗濋。
金人围困太原,时间跨度能达到一年,对于包围太原之后的战争走向,赵煊有些悲观,没有个一年半载,宋廷恐怕也难以啃下这块骨头。说白了是打太原,其实是和所有南下的金军兵团对战,所以赵煊才要计划投入如此多的兵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