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赵佶平安无事,徐悟锋感到欣慰,少了这个昏君胡闹,大宋或许不会陷入更大的混乱。
徐悟锋注视着李助,称赞道:“先生虽未达成刺杀之愿,却能在禁卫重重包围下安然脱身,实属不易。”
李助此次行动失利,主要因对皇宫地形不熟。
若他手中有一份详尽的地图,恐怕赵佶性命难保。
“您过誉了!”李助摆手谦虚地说,“我深知自身局限,早年蒙高人指点,才习得这门剑技。
一对一交锋时,若对手不多,胜过我的人确实不多。”
“不过置身战场或混战之中,这种剑法便显得不足。
否则我也不会在禁卫面前受挫受伤。”
徐悟锋表示理解,他曾见过李助的剑法,属于轻灵敏捷一路,用于比试无疑极有威胁。
但若用于大规模战斗,就略显单薄。
如今多数将领更倾向于使用枪、矛、刀等武器,因其破甲效果显着。
梁山好汉中虽也有使剑者,例如孙安所持镔铁剑,但其剑型偏重,更适合劈砍。
至于李助手中的剑,能否击破铁甲尚无定论。
徐悟锋接着介绍道:“忘了提一句,我叫徐悟锋,来自京东济州。
这几位是我的兄弟:阮小五、杨林和时迁。”
李助听后震惊道:“难道阁下就是传说中的梁山首领?”
徐悟锋坦然承认:“正是。”
忍着伤痛的李助恭敬地行礼:“久仰大名,今日有幸相见,深感荣幸!徐寨主为何来到东京?”
“为处理一些事务而来。”
徐悟锋微笑询问:“不知李兄今后有何计划?”
李助思索片刻回答:“这次行动失败,我需要暂避风头。
好在我进宫时以布遮面,朝廷想找到我不容易。”
徐悟锋点头表示赞同:“既然这样,何不考虑来梁山暂居?”
李助闻言喜出望外:“正有此意!梁山威名远播,威震河北山东,谁人不知?若能前往梁山见识一番,此生亦无憾矣!”
“李先生不必如此客气。”
徐悟锋微微一笑,随即问道:“李先生可曾听说过一位名叫王庆的人?”
李助听后沉思片刻,随后摇头回答:“徐寨主明鉴,在下初至东京,对这里的人事尚不熟悉。
这位王庆究竟是何许人也?还请赐教。”
徐悟锋略作思索,答道:“似乎是东京城里的一名校牌军。”
李助再次摇头,显得有些无奈:“在下来东京时间不长,结交不多,恐怕并不相识。”
这番话表明,王庆目前可能仍在校牌军任职。
徐悟锋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说道:“李先生请在此处安心调养,官军已搜查过此处,环境应属安全。
数日后,便随我们前往梁山。”
李助拱手致谢:“多谢徐寨主成全。”
徐悟锋摆手笑道:“同为江湖中人,何必这般拘礼?先生只管安心休养。”
众人退出房门,留下李助独自歇息。
待至前厅,杨林一把揪住时迁,目光如炬地追问:“好个鼓上蚤,昨晚去了哪里?还不从实招来!”
阮小五亦厉声喝道:“速速交代,否则休怪我等无情!”
时迁面露苦色,求助般望向徐悟锋。
徐悟锋轻轻摇头,开口解释:“并无大事,只是旧疾复发,误入皇宫一趟,恰巧被李助撞见。”
杨林忍不住惊呼:“好小子!竟敢擅闯皇宫,胆量倒是不小。”
阮小五则追问:“你是如何潜入的?那可是皇宫,非同小可!”
徐悟锋缓缓说道:“李师师的醉杏楼地下暗藏通道直通皇宫,专供赵佶与她私会之用,却被时迁无意发现。”
阮小五与杨林听得目瞪口呆,对于皇帝为幽会歌伎而修建地道之举深感震惊。
“这等昏君,实在荒唐!”阮小五愤然骂道。
待情绪平复,二人好奇心起,追问地道详情及皇宫风貌。
时迁只得如实讲述。
阮小五嘿嘿一笑:“可别告诉我你没趁机 ** 那位昏君的嫔妃?”
时迁啐了一口,道:“皇妃又如何?不过寻常模样。”
杨林随即问:“你此次潜入皇宫,可曾偷得什么珍宝?”
“倒是顺手拿了些物件。”
时迁伸手入怀,取出几枚扳指与玉佩,皆为上等玉石。
阮小五与杨林瞧后,颇感失望,杨林便道:“皇宫藏宝无数,你仅取这几件?”
时迁正色道:“此物价值不菲。”
阮小五与杨林摇头叹道:“若去一趟,何不顺手取那玉玺?”
时迁答:“不知其所在。”
徐悟锋轻笑,未多言语。
片刻后,手下返回,徐悟锋询问一番,毫无收获。
思索片刻,他令时迁进城查探。
皇宫遭刺且玉玺遗失,如此大事,徐悟锋不信赵佶会善罢甘休。
东京城内,风声或起。
时迁入城,翌日归返,携一惊人事。
...
李助行刺不成,带伤遁入地道,禁卫追至,不见踪迹,四下搜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