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徐悟锋交代一声,不久后,便见一男一女被押了上来,正是李固与贾氏。
二人此刻狼狈不堪,见到卢俊义时,脸色愈发苍白。
冤家路窄,怒火顿生。
卢俊义瞧见这对男女,心中便燃起无尽怨恨。
贾氏赶忙跪下,哀求道:“官人,夫妻一场自当互重!之前是我糊涂,请看在昔日情谊上,饶我这一次罢。”
李固更是伏地叩头,连连求饶:“老爷开恩!全因梁中书逼迫,小人实在无奈!”
燕青递过一把利刃,对卢俊义说道:“主人,这对奸夫 ** 害你至深,切莫心慈手软!”
卢俊义接过后,目光如炬,走近先给了李固几拳,打得他口吐鲜血,又用刀在其身上割下数十片皮肉。
厅内充斥着李固的惨嚎。
最终,卢俊义剖开李固腹腔,取出心脏,结束了他的性命。
贾氏在一旁早已昏厥,但很快被冷水泼醒。
目睹李固的惨状,贾氏吓得魂飞魄散,不断哀求。
然而卢俊义并未手软,但也未再折磨她,念及往日情分,只是一刀结束其性命。
卢俊义 ** 雪恨后,郁结之气尽消。
此时,他全家陷入悲痛之中。
卢俊义准备投奔梁山,梁中书夫妇亦被擒获,大名府上下官员无一逃脱。
这般境况,让卢家一门受累颇深。
那些宗族亲眷,无论是本家还是旁系,凡近五服者,无一愿意留下。
梁山现为朝廷头号 ** 目标,卢俊义引其攻打大名府并投靠,卢家谁敢留下?连管事和账房也被送至梁山,不少人在支度司、转运司任职。
卢俊义毫无怜悯之心,当年他被冤入狱,族人无一相助。
即便冤枉他的是梁世杰,族人的冷漠也令人寒心。
卢俊义对贾氏家族亦不留情,贾氏曾险些致他于死地。
燕青带人清算贾家,几乎洗劫一空,伤亡惨重。
徐悟锋念及卢俊义,前次未过分针对贾家,如今无需顾虑。
梁山在大名府停留三日后撤退,虽收获不如预期,但胜于常州府。
梁中书即将离任,大肆敛财,卢俊义并非唯一受害者,另有十余大户受波及,其财产尽归梁山。
徐悟锋率军渡河进入相州,直逼汤阴。
汤阴城不堪一击,县令早已逃逸,城内人心惶惶,遂开城投降。
汤阴陷落,周边乡镇恐慌,纷纷组织青年誓保家园。
姚家村保正姚涣集结村民,竖起旗帜,表明若梁山侵扰,必将殊死抵抗。
姚涣遣使至岳家村,告知亲家联手抗敌之事。
姚家村虽势单力薄,但岳家村不可轻视,其师陈广枪法卓绝,为汤阴数一数二的英雄。
遗憾的是,周侗师父年迈体弱,若其仍在,众人亦无需惧怕梁山来袭。
姚涣外孙年仅十三,天赋非凡,十三岁时便能开两石硬弓。
早先拜周侗为师,后因周侗患病,转而随陈广习武。
岳家村同龄人中鲜有人能胜过他。
姚涣在村中颇具威信,振臂一呼,姚家村与岳家村迅速召集五百乡勇,周边村民亦纷纷响应。
然而,当得知林冲、杨志率兵来犯时,姚涣心中疑惑,如此多村庄,为何独选姚家村?
待梁山大军抵达村口,姚家男丁皆神色紧张。
面对装备精良、骑兵千余的强敌,姚涣深知硬拼无益,决定以财物换取和平。
他亲自带领几位族中长辈出村交涉,希望以金钱安抚梁山军撤离。
两里之外,姚涣遥见梁山队伍严整,不禁出声表明身份:“我是姚家村保正姚涣,闻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不扰平民。
今日愿献粮饷,请诸位宽恕!”
话毕,一骑从阵中飞驰而出,马上之人头戴凤翅兜鍪,身着朱漆山文甲,腰悬兽首护腹,肩披红色战袍,气势非凡。
大旗下立着一位身披华服铠甲之人,旗帜上赫然写着“梁山泊义士锦豹子杨林”。
杨林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神情间满是得意。
古语云:“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何人知?”虽笑谈中不乏戏谑之意,然此言道尽世人之心。
纵使韩琦未以文采留名,但其辞官归乡之举亦成佳话。
他在《昼锦堂记》中写道:“古之达者,必荣归故里,犹锦绣昼行,光耀四方……”此乃人情之常,无非图个衣锦还乡的风光罢了。
杨林双亲已逝,独自在外闯荡多年,今朝终有荣耀返乡的机会,怎能不尽情张扬?若非军规所限,他甚至想请来锣鼓班子热闹一番,那才更显气派。
此时,众人正疑惑地看着杨林,觉得这名字似曾相识,却一时想不起是谁。
身旁一位老者突喊一声,随即昏厥倒地。
姚涣连忙扶住,急问:“堂兄,你怎么了?”
杨林一眼认出了外公,未及开口,只见外公平躺于地,顿时慌忙跃下马,拨开人群焦急问道:“外公,您怎么了?”
众人皆是一愣,随即有人认出杨林,惊呼:“杨林,竟然是你这小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