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蔡京失势后,我好不容易才得以复职。
如今朝廷调兵围剿梁山,此次招安只是权宜之计,徐贼终究难逃覆灭。
若被牵连,你我皆会陷入险境。”
李清照脸色苍白,握紧双拳:“所以你想让我断绝往来?”
赵明诚闭眼深吸一口气:“覆巢之下无完卵。
你身为才女,应该明白其中利害。
我求你暂避嫌疑,也是为你好。”
李清照神情复杂,最终点了点头:“我懂了。”
赵明诚默默从怀中取出早已备好的物件,置于桌案之上,语气淡然:“家中的所有,古董、碑文,我都留给你。”
李清照目光扫去,发现不过薄薄几张纸,上书“休书”二字,心中最后的一丝期待也随之破碎。
此刻,李清照反倒平静下来,拿起休书,说道:“你既已决意,我祝你前程似锦。”
赵明诚见她毫无波澜,反问:“你真的与那徐节度……”
李清照冷笑:“你心中早有答案,何须问我?他既是朝廷封赐的节度使,不必再称他为贼。”
赵明诚闻言,内心复杂,虽有些悔意,却已无退路,起身告辞:“就此别过。”
赵明诚行至门外,忽想起一事,转身请求:“我将所有东西交予你,能否将《赵氏神妙帖》还我?”
李清照看他回头,原以为他回心转意,得知 ** 后,彻底断了念想。
这对夫妻十余年来遍寻碑帖字画,从夏商周到五代十国,从开封到边疆,无论书籍、画作、书法、器物、拓本,皆有涉猎。
尤其珍视的是书法家蔡襄所书的《赵氏神妙帖》,那是赵明诚任鸿胪少卿时购得,花费二十万文。
南宋初年,赵明诚赴湖州任职,离别之际,天下动荡,李清照深知夫妻分隔,恐遭战乱之险。
赵明诚在战乱中弃城而逃,这让李清照深感不安。
她忧虑自己的能力无法守护家产,便询问赵明诚,若真遇险,该当如何处置。
赵明诚答道,危急之时,应先舍弃辎重,再丢衣物,接着是书册、画卷和古玩,唯独《赵氏神妙帖》不可遗失,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宁可与李清照一同保全此帖。
在二人即将分别之际,赵明诚提出索要《赵氏神妙帖》。
在他看来,既然已将家财托付于李清照,收回这件珍品亦属合理。
然而,这句话彻底割裂了两人残存的最后一缕情谊。
“稍等,我去拿来给你。”李清照转身入内室,内心涌起无限哀伤,原来自己在他心中竟不及一幅字帖重要。
片刻后,她取出《赵氏神妙帖》,递至赵明诚手中,淡然说道:“东西已交给你,若无其他吩咐,请尽快离去。”赵明诚欲言又止,只默默接过心爱之物,迅速告辞。
返回驿站后,赵明诚妥善藏好字帖。
翌日清晨,宿元景等人启程出发,赵明诚遥望青州城,心底泛起复杂情绪。
本以为与李清照分开会让自己释怀,但此刻他的内心却莫名空虚。
王师中策马前行,神情轻松地说道:“总算能摆脱这地方了,整日身处险境,连睡眠都不安稳。”随即问及:“德甫,此行功劳不小吧?先前失守之事或许能够弥补。
不过你的妻子为何未同行呢?”
赵明诚勉强一笑,解释道:“她尚有事务需处理,故决定留在此地。”王师中听后恍然大悟,笑着调侃:“德甫啊,你倒是干脆利落,只是你夫人常与徐逆往来,日后若被追究责任,恐怕也会牵连到你身上。”
“你这次与她断绝关系,实为明智之举,男子汉大丈夫何愁没有妻子?不必为此事郁结于心。”
“王大人所言极是。”
察觉被王师中看破,赵明诚不再掩饰。
既然事情已成定局,大不了再娶一位便是,或许还能得子添福。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豁然开朗。
更何况,此次回去后,有王黼从中调停,至少能官复原职,令他满心欢喜。
青州城内,徐悟锋正设宴款待陈东、李若水等太学生,为他们接风洗尘。
五百名太学生,摆下五十多桌酒席,皆是品行端正的读书人,这让徐悟锋格外重视。
拿到名单时,徐悟锋心中百感交集。
赵佶果然大方,竟将陈东、李若水等人悉数托付于他。
陈东、李若水等人虽能力各异,但对大宋始终忠心耿耿。
靖康之变时,赵桓轻信投降派,一面遣使向金国示好,一面罢免李纲和种师道。
当时,陈东率领数百太学生,在皇宫宣德门外上书谏言,要求恢复二人的职位。
后来,参与人数增至数万,大多为太学生。
赵桓迫于压力,恢复了李纲和种师道的官职。
李纲回朝后重整军队,凡有勇猛杀敌者皆予重赏,这才使宋军重振旗鼓,士气高昂。
陈东等人功不可没。
李若水随宋钦宗赴金营,怒斥完颜宗翰,最终惨遭折磨而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