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萧嘉穗开怀一笑。
徐悟锋费尽心血经营梁山声势,便是为此铺路。
当下,袁朗让人备好酒食,与萧嘉穗彻夜长谈,直至深夜方歇。
五更时分,天渐亮,袁朗与萧嘉穗各自牵出良马,直奔城门。
守城的喽啰询问缘由,袁朗称奉王庆之命处理要事。
喽啰虽疑虑重重,却不敢多问,放二人离去。
出了荆门城,向东而行,午时来到郢州,此处临汉水。
沿着汉水乘船而下,可直达长江,顺流而行至淮南,再北上到达梁山泊。
两人不敢多做停留,担心王庆派人在身后追赶,只在路边买了一些馒头和肉食,便租下一艘大船离开。
荆门城内,王庆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听闻手下报告说,袁朗留下一封信后,清晨便已出城。
王庆大吃一惊,看完信件后怒不可遏,认为袁朗此举让他颜面尽失。
然而此时派人追赶恐怕已经来不及,只能就此作罢。
袁朗和萧嘉穗一路急行,不久便抵达江州。
两人因长途跋涉感到饥饿口渴,在名为丁田镇的地方靠岸休息。
他们就近找了一家酒店,选了两个座位,向店家要了两桶酒、两大盘肉,还添了些炊饼,开始享用美食。
萧嘉穗边吃边观察周围,发现附近不断有官兵经过,行人神情紧张,心中疑惑渐生。
萧嘉穗唤来店小二询问:“小二,为何江州如此戒备森严?难道出了什么大事?”
小二左右张望后,压低声音回答:“客官有所不知,睦州有个叫方腊的,聚众起事了!”
两人震惊不已,袁朗惊诧道:“江南摩尼教也 ** 了?”
小二点头道:“正是,消息传到江州,连知州都吓得不轻,江州城加强了防备,凡是形迹可疑的人都要接受盘查,生怕混入摩尼 ** 。”
萧嘉穗点点头说:“原来如此,多谢小二哥告知。”
小二客气道:“客官请慢用。”
两人对视一眼,迅速吃完肉饮尽酒,让店家将羊肉、熟鸡鸭、炊饼以及两坛酒装好,随即匆忙登船继续前行。
萧嘉穗坐在船头,对袁朗说道:“如今摩尼教起事,赵宋江山怕是要难以为继了,或许不出几年,天下局势就会明朗。”
袁朗惊讶道:“不出几年?萧兄为何如此肯定?”
萧嘉穗道:“袁兄有所不知,此地乃大宋税赋重地,实为朝廷财源支柱。
若东南之地动荡不安,赵宋财政必受影响。”
“朝廷若无充足财资,如何支付军饷?又怎能应对变局?若不能迅速平定摩尼教,赵宋江山恐难稳固。”
袁朗点头称是:“萧兄所言甚是。”
萧嘉穗继续说道:“如今赵官家行事轻率,偏信奸佞,朝廷又奸党当道,欺压民众,搜刮民脂民膏。”
“而徐悟锋据守胶东,根基初具,手下兵强马壮,他本人更是英雄豪杰,为人慷慨仁义,在天下名声远扬,只需再进一步,便可统御山河。”
“此外,还有方腊、王庆、田虎等人,外有辽国、西夏,赵宋内外交困。”
袁朗哈哈一笑:“此皆昏君佞臣自取其祸,我辈正可辅佐明主,建功立业,不负所学。”
“正是如此!”萧嘉穗亦展颜而笑。
二人沿水路南下数日,抵达扬州,暂未北返,而是决定先行探查摩尼教的消息。
因方有常告密,方腊被迫改变原定计划,原本腊月初八的 ** ,现需提前进行。
九月初三,方腊召集摩尼教骨干及数千精锐,在自家漆园誓师,正式启动 ** 。
誓师大会上,方腊激昂陈词,历数宋廷挥霍无度、掠夺百姓、屈辱求和、进贡岁币等罪行。
“现今赋税繁重,官吏横征暴敛,农桑收入难以维系民生。
我们赖以生存的漆楮竹木,也被苛捐杂税榨干榨尽。”
“百姓终年辛劳,却连一日温饱都难以为继,东南之地早已民怨沸腾。”
“我今日揭竿而起,诛杀 ** 污吏,定能引发四方响应,十日之内,必有万人相随。”
“只要划江而治,减税轻徭,宽以待民,四方谁不心悦诚服前来归附?十年之后,必能一统江山。”
誓师大会后,方腊提出的口号深得贫苦百姓支持,短短数日间,便有万余人响应。
方腊首战便攻下了青溪县西北要地——万年镇。
青溪知县陈光听闻此讯,惊愕不已,立即召集县中捕快和都头,带领五百兵勇赶往万年镇,然而却遭遇伏击,全军覆没。
陈光得知噩耗后,忧心忡忡,连续几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内心充满焦虑。
深知局势不可隐瞒,陈光不得不将方腊之事上报睦州知州。
张徽言得知后同样震惊,迅速派遣都监蔡遵与颜坦率军增援青溪县。
尽管州府援军到来让陈光稍感宽慰,但他依旧忧心忡忡,亲自迎接蔡遵与颜坦至县衙。
蔡遵见陈光神情萎靡,语气严厉地问道:“陈大人,方腊盘踞贵县,如今还自称圣公,您打算如何应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