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悟锋稍作思忖,决定先前往济州,见见蔡攸和宿元景,听听赵佶究竟有何话说。
济州城内。
一见到蔡攸与宿元景,徐悟锋拱手笑道:“不知两位钦差驾临,可是有要事相告?”
见徐悟锋如此客气,两人皆松了一口气。
进城时,他们已注意到济州城外集结的大批兵马。
宿元景微笑道:“徐节度近来可好?此次我和蔡大人奉旨前来,是为向节度赐予封赏。”
“封赏?”徐悟锋轻笑一声,“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我徐某毫无建树,无缘无故得此厚赏,实在愧不敢当。”
宿元景说道:“徐节度过谦了。
之前你接受招安,与朝廷休战,避免百姓受苦,这难道不是大功一件?”
徐悟锋冷笑一声:“仅凭这点?我倒听说东京城外集结了十几万西军,恐怕是冲着梁山来的吧!”
蔡攸急切说道:“东京的确有十几万大军集结,但那是为了征讨摩尼教,徐节度切勿误解。”
徐悟锋问道:“朝廷真的要征讨摩尼教?”
蔡攸肯定地说:“千真万确!”
宿元景在一旁听着,暗暗摇头,心想这种谈判方式实在少见。
徐悟锋微笑道:“我明白了!赵官家派你们前来,是担心朝廷攻打摩尼教时,我们梁山泊也会趁势而起吧?”
蔡攸干咳一声,宿元景却接口说道:“徐节度一向以仁义闻名,希望您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切勿轻易动武,否则天下动荡,遭殃的还是百姓!”
徐悟锋冷哼一声,“以天下苍生为念?那当初天子推行花石纲、括田法时,是否也曾如此想过?”
宿元景急切地说:“天子已停止花石纲,罢免了朱勔父子,相信不久后朝局定会焕然一新。”
徐悟锋淡然一笑,问:“不知赵官家此次准备了什么封赏?”
宿元景答道:“陛下旨意,封徐节度为梁国公,统领京东两路军政事务,并赐予仪仗、珍宝及若干侍女。
圣旨在此,请国公过目。”
话音未落,宿元景便让随从呈上圣旨,徐悟锋接过一看,随即笑道:“既如此,两位一路辛苦,先去驿馆歇息,晚些我设宴为二位接风。”
见徐悟锋下逐客令,宿元景急忙说道:“国公稍等,老夫还有一事相商。”
徐悟锋道:“宿太尉还有何事?”
宿元景略一思索,直截了当地说:“国公应该清楚,如今田虎盘踞河东,王庆祸乱京西,此二人均为当世大患。”
“但朝廷眼下兵力不足,无暇顾及这两处叛乱。
官家得知梁山实力雄厚,希望能请国公率军助朝廷一臂之力?”
“叫我出征?”
徐悟锋微微错愕,怀疑自己听错了,说道:“赵官家凭什么认为我会听命去围剿田虎、王庆?仅仅一个国公之位?”
蔡攸接口道:“若仅是国公之位不够,官家愿再加一位帝姬如何?”
徐悟锋更加惊讶:“帝姬?这又是何意?”
宿元景解释道:“官家有意将荣德帝姬许配给国公,结为翁婿关系,以此表明诚意,希望国公三思。”
徐悟锋笑着说道:“赵官家行事倒是有趣,之前我主动请缨却被回绝,如今却亲自送来机会,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宿元景忍不住提醒道:“徐国公,请勿妄议圣上。”
徐悟锋轻哼一声,道:“行了!你们先去驿馆稍作休整,这件事容我好好想想。”
见徐悟锋并未立即回绝,宿元景心中燃起希望,随即说道:“既然如此,老夫便静候徐国公佳音。”
待宿元景与蔡攸离去后,徐悟锋唤来许贯忠等人,问道:“赵佶封我为梁国公,还打算将女儿嫁给我,更命我去征讨田虎、王庆,诸位怎么看?”
众人皆感震惊,许贯忠道:“如此看来,朝廷似乎不再计划进攻我们梁山,而是准备先对付方腊?”
徐悟锋点头称是:“从宿元景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赵佶确有此意,我们之前的推测并无偏差。”
萧嘉穗沉思片刻,开口道:“这表明赵宋气数已尽,连平定田虎、王庆的兵力都无法调配。”
大宋并非全无兵力,只是多数不堪一击,而能作战的西军又难以调动。
若非西夏存在,赵佶或许能够调动西军。
然而换个角度想,没有西夏作为练兵场,西军恐怕也与普通禁军相差无几。
闻焕章思索良久,说道:“依我看,节帅不妨先应允朝廷的要求,至于爵位和帝姬,这些暂且不论,朝廷总该提供些粮草军饷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徐悟锋略作权衡,继续说道:“倘若我们答应朝廷,也可借此让其放松警惕。
等童贯率军南下,我们若是北取河北,或是南攻淮南,谁又能阻挡?”
在场众人听后,无不深以为然。
徐悟锋稍作停顿,又问:“若是乘此机会,直取东京城,诸位认为有几分胜算?”
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徐悟锋的野心竟如此之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