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大胜。"李云龙握住少年的手,"你救了我一命。"
"俺娘说...当兵要保护好长官..."王小虎露出一个苍白的笑容。
李云龙喉头哽住。在前世,他整天在网上抱怨国家这不好那不对,却从未真正理解过什么是牺牲和奉献。现在,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用鲜血给他上了第一课。
"迅速打扫战场,收集武器弹药!一小时后撤离!"李云龙下令道。
赵刚匆匆赶来,脸上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深深的忧虑:"老李,你这打法太冒险了!旅部命令我们阻击两小时后撤退,你擅自改变战术,还主动出击..."
李云龙抹了把脸上的血:"老赵,结果不是很好吗?我们消灭了一百多鬼子,自己才伤亡三十多人。按原计划死守阵地,伤亡至少翻倍!"
"但这是违反纪律的!"赵刚严肃地说,"我们是革命军队,讲究的是令行禁止。"
李云龙正想反驳,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太冒进了。前世的愤青思维让他习惯性质疑权威,但现实中的军队需要纪律。
"你说得对,我检讨。"李云龙出乎意料地服软,"但这次战术确实有效,能否将战果和战术总结上报旅部?或许对今后作战有参考价值。"
赵刚惊讶地看着李云龙,这个平时倔得像头驴的团长居然会主动检讨?他点点头:"战果我会如实上报,但你的处分恐怕跑不了。"
李云龙咧嘴一笑:"值了!"
战士们开始打扫战场。李云龙走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二月的晋西北,大地一片苍茫,远处的村庄冒着袅袅炊烟,与战场上的硝烟形成鲜明对比。
他重生才几个小时,却已经经历了一场生死战斗。前世的程铁柱是个只会敲键盘的愤青,现在的李云龙却肩负着数百名战士的生命。这种转变让他既兴奋又恐惧。
"团长,找到个活的鬼子军官!"张大彪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云龙走过去,看到一名日军少佐被两名战士押着。那人约莫三十五六岁,脸上有一道刀疤,眼神凶狠。
"会说中国话吗?"李云龙问。
"支那军官,你们使用了卑鄙的战术!"少佐咬牙切齿地说,"帝国军人绝不会向你们屈服!"
李云龙冷笑一声:"你们侵略我们的土地,屠杀我们的人民,还有脸说我们卑鄙?"他转向张大彪,"搜他身上,看有没有有价值的情报。"
搜身结果令人意外——从少佐的皮包里找到了一份作战地图,上面标注着日军近期对根据地的扫荡计划。
"立刻把这份地图送回旅部!"李云龙命令道,然后看向日军少佐,"你叫什么名字?"
"坂田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佐藤健次郎。"少佐昂着头,"要杀要剐随你们便!"
李云龙摇摇头:"我们八路军优待俘虏。带下去,好好看管。"
战士们押走佐藤后,赵刚走过来:"老李,你今天的表现...很特别。不仅战术上,还有对待俘虏的态度。"
李云龙知道自己的行为与原主有很大出入,必须小心解释:"吃一堑长一智嘛。上次旅长批评我太莽撞,这次我多动动脑子。"
赵刚将信将疑,但没再追问。
夕阳西下时,独立团开始向根据地转移。李云龙走在队伍中间,看着战士们或抬着伤员,或背着缴获的武器,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他们唱着八路军军歌,歌声在山谷中回荡。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李云龙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他前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军人,更没想过会为这个国家而战。但现在,当他看着这些质朴而勇敢的战士,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团长,前面就到村子了!"王小虎虽然负伤,但坚持自己走路,只是脸色仍然苍白。
远处山坳里,几间茅草屋隐约可见。那是独立团的临时驻地——小王庄。村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乡亲,他们提着篮子,端着碗,迎接凯旋的战士们。
"李团长回来啦!"
"八路军打胜仗啦!"
"同志们辛苦了,快喝口热汤!"
乡亲们热情地围上来,把煮好的鸡蛋、热腾腾的小米粥塞到战士们手里。几个小孩好奇地摸着缴获的日军钢盔,发出惊叹声。
李云龙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在前世,他只在教科书上看过"军民鱼水情"的描述,现在却亲身感受着这种血肉联系。这些朴实的农民,自己都吃不饱,却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保家卫国的战士。
"李团长,听说你们打了大胜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颤抖的手里捧着一碗酒。
李云龙认出这是小王庄的村长王大爷:"托乡亲们的福,小胜一场。"
"这是老汉自家酿的高粱酒,请团长喝一口,暖暖身子。"王大爷诚恳地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